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是我闻:听乔尔·萨托尼讲摄影(二)

(2009-08-23 21:33:48)
标签:

摄影

人文

光圈优先

乔尔·萨托尼

原创摄影

感动瞬间

杂谈

分类: 泥坑日记

如是我闻:听乔尔·萨托尼讲摄影(二) ·光线是照片的要素之一。要了解光线如何,方法很多,但有一个不错的方法是看电影。……电影的摄影指导都是光线大师。

 

 ·逆光照明能给头发和皮肤增加一道奇妙的光,给照片制造出一种迷人的感觉。……尽量使用柔和的散射光,而不要使用会产生浓重阴影的强光。

 

 ·肖像摄影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与拍摄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你能让你的孩子或朋友微笑、大笑或哭泣,那么精彩的、令人难忘的肖像照便唾手可得。

 

 ·曝光由三步操作共同掌控:ISO、光圈和快门速度。

 

 ·在明亮的晴朗天气里,使用较低的ISO设置,比如100。在室内,选择400或800的设置。 

 

 

如是我闻:听乔尔·萨托尼讲摄影(二)

 ·拍摄明亮物体时,你可能需要增加曝光,使周围的场景变亮。

 

 ·直方图的左侧代表黑色和暗色调(最左侧代表纯黑),中间代表中间调,右侧代表亮色调(最右侧代表纯白)。一张曝光适当的照片一般会在曲线图中间三分之二区域内保留所有值。

 

 ·曝光补偿听起来令人生畏,但要掌握也非常容易。……比如,一名儿童坐在一辆黑色汽车的车盖上,由于相机把整个场景视为黑色,而不仅仅是这辆车,所以就可能造成曝光过度。将曝光下调1到1.5档,由相机设定快门速度或光圈,减少进光量,使曝光更加准确。

 

 ·这同样适用于拍摄明亮物体——阳光照耀下沙滩上的人们。增加曝光补偿,让相机知道,拍摄对象需要更多光线。

 

 ·记住,通常越明亮的场景,越需要增加曝光;越黑暗的场景,越需要减少曝光。如果照片太暗,就将曝光补偿设为正值;如果太亮,就设为负值。

 

如是我闻:听乔尔·萨托尼讲摄影(二)

 ·要大胆使用相机上的光圈优先设置,它的确节省时间。如果你的相机设为光圈优先模式,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不经太多思考迅速地获得理想的曝光。如果现场能持续一段时间,那就转成手动模式,增亮或压暗场景。记住,拍摄孩子的主要目的,在于抓住永不再来的飞逝瞬间。光圈优先模式至少可以在90%的情况下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用心使用,慢速快门可以成为有趣的、极富创意的技术。有时候把拍摄对象拍虚,能给照片增添一种强烈的动感。

 

 ·尝试一下跟随拍摄。……你可以尝试用1/30秒、1/15秒或1/8秒的快门速度,跟随孩子小心地移动相机。……在对移动尚不熟悉之前,不要和拍摄对象靠得太近。

如是我闻:听乔尔·萨托尼讲摄影(二)

 

 ·风光摄影涉及到恰当的位置、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画面元素、恰当的设备,尤其重要的是耐心。

 

 ·黑白照片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形状、结构以及照片的主题,而不是色彩。

 

 ·我的座右铭是:如果他们欢笑,拍摄;如果他们哭泣,也拍摄。

 

 ·摄影师使用各种东西来稳定相机,从汽车车盖到梯子,甚至是一包豆子。

 

 ·要挑剔一点儿,要寻找最暖的光线和有魅力的纯净背景。如果背景有些杂乱,那就把人物安排得离背景尽量远一点,并选择小光圈值把背景模糊掉。

 

 ·给人拍摄照片时,问问自己,他们周围的环境重要与否。将环境拍入画面,有助于给照片带来一种完整感。

如是我闻:听乔尔·萨托尼讲摄影(二)

 

 ·你不能总能找到光线完美的场景,不过光线很少的场景常常也能拍出精彩的照片。

 

 ·要拍摄这样的照片,你需要关掉闪光灯,调高ISO以便获得准确的曝光,使用相机上最大的光圈(f值最小)。还有,尝试不使用自动白平衡设置。相反,将其设成“日光”或“阴天”模式,这会使钨丝灯光变得很暖。

 

 ·拍摄火堆旁边的人,一个好办法就是不要把火堆拍入画面,但要展示脸上的红光。

 

 ·镜子在摄影中怎么用都不过分。一面镜子是同时展示屋子两面很好的方式。这是一个将普通场景拍成有趣照片的简单方法。

 

 ·我喜欢有中心的照片,家人处于正中心,一切都呈对称状,但同时我并不介意把人物置于画面的一侧。记住,第一条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