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12-01-10 23:12:33)
标签:
论语孔子春运杂谈 |
《论语》第1篇第1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子说:“学并且时习,不也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这是3个反问句,我们可以它们改成3个特殊疑问句,也就是问3个为什么,然后去找答案。怎么找答案呢?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方法就是玩穿越,假设你穿越到了孔子也就是孔老师生活的春秋时代的鲁国,也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圣人。你不能总想着圣人是一种比你高一级或N级的动物或植物,因为圣人是人你也是人,在动物学上你们是同一门纲目科属种的动物。你要是非坚持你是人圣人不是人,说不定哪个月黑风高天圣人就会穿越来质问你:你丫骂谁呢?
先看第1个为什么:时常或按时学习或复习或实习,为什么会愉悦呢?答案是这个问题与学习压力有关。你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你发现那时候的知识体系比现在要简单得多,没有数理化没有外语没有地理没有生物没有绝大多数现在的专业,就那么点东西却要反复学习或按时学习,而且不用担心高考公考择校考,那么学习压力就比较小,压力小了你自然就会愉悦。
再看第2个为什么: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快乐呢?答案是这与理财有关。你穿越到了春秋,发现那时虽然没有春运,但是交通不便,路费也不便宜,路远就更贵了。你算计了一下,知道去远方看朋友,费时费钱,见到朋友你就算笑得出来脸上肌肉也会费劲;但是如果朋友从远方自费而来,你省时省钱,你的快乐就会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第3个为什么:别人不知道自己却并不生气,为什么就是君子呢?答案是这涉及到孔老师对“君子”的定义,而这句话本身也可以看成是君子定义的一个方面。这时候你的穿越要高级一点了,因为起码你要学会自己下定义,而大多数人在现实中都是按照别人的定义生活的。这句话说明,圣人所谓的“君子”是比较低调的,起码不是像芙蓉姐姐那样无论如何一定要出名的人。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子说:“学并且时习,不也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这是3个反问句,我们可以它们改成3个特殊疑问句,也就是问3个为什么,然后去找答案。怎么找答案呢?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方法就是玩穿越,假设你穿越到了孔子也就是孔老师生活的春秋时代的鲁国,也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圣人。你不能总想着圣人是一种比你高一级或N级的动物或植物,因为圣人是人你也是人,在动物学上你们是同一门纲目科属种的动物。你要是非坚持你是人圣人不是人,说不定哪个月黑风高天圣人就会穿越来质问你:你丫骂谁呢?
先看第1个为什么:时常或按时学习或复习或实习,为什么会愉悦呢?答案是这个问题与学习压力有关。你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你发现那时候的知识体系比现在要简单得多,没有数理化没有外语没有地理没有生物没有绝大多数现在的专业,就那么点东西却要反复学习或按时学习,而且不用担心高考公考择校考,那么学习压力就比较小,压力小了你自然就会愉悦。
再看第2个为什么: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快乐呢?答案是这与理财有关。你穿越到了春秋,发现那时虽然没有春运,但是交通不便,路费也不便宜,路远就更贵了。你算计了一下,知道去远方看朋友,费时费钱,见到朋友你就算笑得出来脸上肌肉也会费劲;但是如果朋友从远方自费而来,你省时省钱,你的快乐就会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第3个为什么:别人不知道自己却并不生气,为什么就是君子呢?答案是这涉及到孔老师对“君子”的定义,而这句话本身也可以看成是君子定义的一个方面。这时候你的穿越要高级一点了,因为起码你要学会自己下定义,而大多数人在现实中都是按照别人的定义生活的。这句话说明,圣人所谓的“君子”是比较低调的,起码不是像芙蓉姐姐那样无论如何一定要出名的人。
后一篇:无线网络优化的四个新思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