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09-12-25 22:32:11)
标签:
语言言语跪求虚拟社区知识分子杂谈 |
分类: 另类360行及人类学社会学 |
网上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流行语,让我们看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比如说“跪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这么说,但是在很多虚拟社区却是很流行的。
人类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言语则是个人行为的一部分。“跪求”进入语言后,个人是否在其言语包括在虚拟世界的言语中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前面说过目前几乎没有人在现实生活的言语中使用它;在上网时也只是有一部分人使用它,而这部分人也只是在某些虚拟社区的某些场合使用它。举例来说,在门户网站里使用这个词的人相对比较多,而在一些知识分子较多的社区例如国学网站使用它的就很少。某些个体可能会在不同的虚拟社区保持一致即都使用或都不使用这个词,而另外一些个体则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虚拟社区的文化采取不同的言语方式,例如门户网站说“跪求”而在国学网站则不说“跪求”。
与语用相并行的是对语言和言语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同样有社会的和个体的等多个层面。对“跪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判断目前正在形成当中,个体层面的判断则根据个体的情况而处于不同的状态。大部分网民的价值判断如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是盲从和随波逐流的,他们对“跪求”的价值判断感很弱,也就是一般不太在乎它的存在,自己则根据周围人的情况选择用或不同。价值判断相对敏感的知识分子则通常会有自己的选择,一般来说对其持否定态度的较多,虽然否则程度有所不同。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是“版主”,他们由于其在虚拟社会的地位和责任会对这个词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判断,例如门户网站的版主对此通常是不作为的,一些小众电影社区的版主会旗帜鲜明地否定“跪求”并对使用它的人进行惩罚,而一些知识分子虚拟社区的版主则反而会因为社区内个体很少采用它而在面对它时反而会犹豫并产生版主间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上所述的“跪求”的言语和价值判断态势中,我们看到了在社会和个体2个层面之中还存在着中间层,即子社会。对子社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实际上存在着多维的子社会。虽然从“跪求”这一个词出发来定义子社会肯定是过于牵强,但从个案分析出发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个定义维度。如果对今天的中文互联网社会进行一次这样的扫描的话,我们就会从中看到这个维度和其它维度的关系,从而有可能得出一般性的有价值的结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