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望诊集成

(2012-03-05 10:49:27)
标签:

望诊

中医

健康

分类: 中医小学

望诊,病人他走过来,你一看那个格局应该清楚了,第一他神定不定,是松的还是紧的,你看他是乱的,还是不乱的。

第二个看他的肌肉和气色,看他的皮肤和肌肉,就知道他的上焦和中焦了,如果肌肉都懈掉了,皮肤都干干的,那说明下焦就不够了。从颜色来说,正常的中国人是红白或者红黄,有光泽,如果发黑,黑得发干,只要是干的就是下焦不足。从望诊来说,第一脸干掉了,第二特别的黑,特别的紧。

第三个呢?水肿,只要脸有水肿或者腿上有水肿,下焦肯定虚。只要是下焦虚,你第一考虑其实不是治病,是什么?先稳住,不稳住,可能病也没治好,最后大本营也给掏掉了。

健康的头发顺滑柔顺,并且有光泽、粗细一致。没有过多油脂,没有头屑。如果你的头发‘亚健康’,那么头发正在警示你,身体也是亚健康。

发为肾之稍,头发不好总是和肾有关。

头发稀疏:可能是甲状腺分泌过多或过少的迹象。饮食结构不良或由于暴饮暴食引发的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头发稀疏。

脱发:可能存在缺铁现象。

头发松软或干燥:缺少水分。如果饮食不当,每个头发毛囊在分子结构上就不能更好地保持水分。此时可多吃些有益健康的脂类,如青花鱼和鳟鱼,它们所含的脂肪酸,有助于头发的保湿。

头发缺乏光泽:缺少维生素B。头发失去光泽,通常是由于缺乏使油脂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物质维生素B。可试着补充一些维生素B。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豆类和糙米等。

头发太油:可能是喝奶过量。停喝奶类饮料后1周内就可见效。

头发不生长:可能存在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过敏是对奶制品的过敏,为此有必要进行过敏测试。

如果不经常冼头发,油脂产生的结垢也会影响头发的生长。

头发末端分叉:缺少矿物元素或维生素。这可能是体内缺少人体所必需的几种矿物质元素或者维生素。

头皮屑过多:真菌过敏。人的头皮和皮肤上都有少量的真菌存在,但头屑多的人有超过25%的这种真菌分布在头皮上,过量的真菌刺激头皮产生了过多的头皮屑。

 

观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关于指甲的小帖士:

  1. 健康人的指甲呈美丽的粉红色。

  2. 苍白指甲无血色,提示贫血,血寒,气血亏损,低血压。

  3. 青紫指甲,提示供血不足缺氧,动脉硬化,血脂高(胆固醇高)。

  4. 接近死亡的人,指甲往往由基部的指尖逐渐呈现黑色,向上发展长成一直线,死在旦夕。

  5. 蓝指甲缺氧。青太过,为蓝,淤血,或心脏滞阻,是恶性病变指甲。

  6. 青指甲为重寒症,血淤。青黑病情危重。

  7. 黄指甲为黄黄疸,肝胆疾患,嗜烟成性。并提示是慢性病变,出现在拇指上,提示全身健康状态较差。

  8. 甲床白斑,提示体内缺钙,缺硅,或有寄生虫。药物或尼姑丁中毒也出现白班。有白班指甲的人,容易疲劳,或有慢性习惯性便秘。中指上出现白班,提示脊椎缺钙,骨质疏松,容易出现腰椎,腿疾患或骨折,不宜修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