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师》
在筹拍电视剧《天行健》过程中,查到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最后的大师》,刊登于2008年10月刊的《十月》杂志上。订来阅读后竟无法释手,一读再读,对我心灵的震撼,无以言表。我看到了魂——清华的魂,并由此深刻领悟了何谓清华精神。
上世纪的上半叶,曾经辉煌的中华民族可谓灾难深重、千疮百孔,内战外侮不断,几乎没什么令人振奋、令人高兴的事,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复兴的种子已悄然埋下。在北京西北郊一个废弃的皇家园林里,聚集了一批为数不多的中国人,继而又从这个园子走向大洋彼岸。正是这一批人,在那个灰暗的年代里,为中华民族闪亮了一道光,一道中国人进入科学领域,并且在未来以科学救国进而科学强国的希望之光。在国人依然长袍马褂大辫子,满口玄学八股的时候,这批人的名字已与当时世界最前沿的普朗克常数、康普顿效应、放射性镭等科学成就联系在了一起。而又是这批人,毅然决然回到中国,在共和国成立初期,迅速撑起了新中国自强与发展的一片天空。
国防力量尤其是战略性核力量,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骨。为共和国树起这个脊梁骨的主要骨干,大部分是从这个园子里出来的人,他们的名字,大多中国人今天都耳熟能详: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等。从这个园子里走出去的人,还远不止此。能源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血液,而最早在中国找到石油,并且使石油得以顺利开采,为共和国迅速输入血液的又是这个园子里走出的人:翁文波、顾功叙等等。这个园子叫清华园,这些人是清华人。这些人、这些事,就是清华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清华,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清华的根本原因。
为何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清华园能出这么一批人,为何这批人能做成这样一些事,《最后的大师》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清华园里有一批大师,真正的大师。而大师中的大师,也是上述这些不朽功绩缔造者共同的老师,就是最值得我们所有清华人尊敬、也值得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尊敬的“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先生。
叶先生是真正的大师,他倾其智慧为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富强谋划了一个科学救国的大局,并以自己的全部心力与高尚人格,培养与造就了一个富国强国的科学精英团队。叶先生以不平凡的一生,完美演绎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可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纪念的大师却被大家遗忘的这么干净!叶先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以及他的被冷落与被遗忘,正是我们民族的幸与不幸。
为此,我深深感谢《最后的大师》的作者邢军纪先生。邢老师作为一个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偶然之机知道了叶企孙先生,遂花十年之功成此巨著。一个学文之人,所需面对的一个个生僻陌生的科学名词之多,史料查阅量之大,访谈记录无数,可以想见邢老师为成就此书所花费的心血。更可贵的是,还有谁愿在这个到处充满商业气息的时代,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去花十年之功做如此小众题材?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深深感谢叶企孙先生,我愿向每个清华人推荐此书,并对邢老师致以崇高敬意!
杨向阳
3月24日夜于深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