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父母的宠儿,所有父母都宠爱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家里,孩子永远是父母关注的中心;父母往往对孩子也很迁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要求回报。
但是,一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每个孩子应该明白,你只是自己父母的宠儿,你并不是每个人的宠儿;你不再是所有人关注的中心;其他人对你将不再迁就;要别人爱你,你必须先爱对方;如果别人对你好,你必须最少同样对别人好。
这意味着你原来在家里形成的行为规范要彻底的改变:父母可以接受的语言,别人不一定接受;父母可以迁就的行为,别人不会迁就;你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还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你自己不再是别人照顾的对象,在接受照顾的同时必须要学会照顾别人;你想得到别人善待,必须学会善待别人。
在三岁的时候,我认为吃邻居家的一根油条是应该的,可是邻居家的孩子不这么认为。
在我18岁刚上大学的时候,农村出身的我认为借同学的床铺睡一晚,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显然城里的同学可能不这样认为。现在我也认为那样做很不妥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从别人的立场看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环境,这就是成长。
你生来就是父母的宠儿,不需要做任何事。但要成为社会的宠儿,让周围的人接受你、认可你、喜欢你、欣赏你、帮助你,你必须做很多改变,必须从小事做起,让别人能看到你的善意和修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