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天书
(2025-09-04 21:06:42)
标签:
事物道印象无字天书 |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告诉我们所有言说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而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如此,真正的道就是无字天书。要弄明白什么是道,就只能靠悟,即悟道,而“悟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不能从“悟道”这个词中对于理解道有什么帮助。如果能用逻辑的方式对“悟道”做一个阐释,显然对于理解道这本无字天书是有帮助的。
虽然道很难说清楚,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常人认知方式来排除一些误解,从而更能接近道。所谓道,其实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那么如何认识世界本来的样子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在给事物取名字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种意味,对应着特定具体的对象。比如,当我们说苹果的时候,脑海中所闪现的是我们所见苹果的样子,而他人听到苹果这个词,脑海里闪现的肯定是他所见的苹果的样子,虽然都叫苹果,但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味。
其次,我们要明白,我们说的所谓事物,其实只是这个事物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这个印象就如照片,一旦印上就定格在我们脑海中,而事物本身却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当我们说脑海中的某个事物的时候,其实这个事物早就不再是当初的样子。当我们拿着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的时候,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是否感觉年轻时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判若两人?我们可曾想过一个问题:那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都是你自己,也都不是你自己,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不变的你,只有随着岁月不断老去的你。
最后,当我们运用形式逻辑来认识事物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悖论。比如著名的忒修斯的船:一艘破船被一块一块板地拆掉并更新为新船,同时拆下的板子又重新组装成另一艘船,问题是到底那艘是新船,那艘是旧船。如果你意识到所谓的新船旧船不过是事物在你脑海中的印象,而不是事物本身,那么你就不会有此疑问。就事物本身而言,旧船拆掉了就不存在了,两艘都是新船。矛盾的只是印在你的脑海中几艘船的样子,而不是船本身。
如此,即便你还没有领悟到道,也一定不会再把对事物的印象当成事物本身,对于悟道又更进了一步。如果能放下对事物印象的偏执,进而放下对自我的偏执,则更能把自己融入到事物本身,体会大千世界的万千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道。
虽然道很难说清楚,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常人认知方式来排除一些误解,从而更能接近道。所谓道,其实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那么如何认识世界本来的样子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在给事物取名字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种意味,对应着特定具体的对象。比如,当我们说苹果的时候,脑海中所闪现的是我们所见苹果的样子,而他人听到苹果这个词,脑海里闪现的肯定是他所见的苹果的样子,虽然都叫苹果,但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味。
其次,我们要明白,我们说的所谓事物,其实只是这个事物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这个印象就如照片,一旦印上就定格在我们脑海中,而事物本身却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当我们说脑海中的某个事物的时候,其实这个事物早就不再是当初的样子。当我们拿着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的时候,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是否感觉年轻时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判若两人?我们可曾想过一个问题:那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都是你自己,也都不是你自己,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不变的你,只有随着岁月不断老去的你。
最后,当我们运用形式逻辑来认识事物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悖论。比如著名的忒修斯的船:一艘破船被一块一块板地拆掉并更新为新船,同时拆下的板子又重新组装成另一艘船,问题是到底那艘是新船,那艘是旧船。如果你意识到所谓的新船旧船不过是事物在你脑海中的印象,而不是事物本身,那么你就不会有此疑问。就事物本身而言,旧船拆掉了就不存在了,两艘都是新船。矛盾的只是印在你的脑海中几艘船的样子,而不是船本身。
如此,即便你还没有领悟到道,也一定不会再把对事物的印象当成事物本身,对于悟道又更进了一步。如果能放下对事物印象的偏执,进而放下对自我的偏执,则更能把自己融入到事物本身,体会大千世界的万千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道。
前一篇:辩证法之“唯心的必然是唯物的”
后一篇:红绿灯与人神同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