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想到事物有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于是各种研究和分析,试图搞清楚其内部构造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觉得搞清楚了事务的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搞清楚了事物本身。然后在对事物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类似的研究,从而层层剥洋葱似地深入解开这个世界的秘密。
当我们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把问题当作一个外在的东西进行分析,然后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很少有人分析到底什么是问题。如此,每个人都试图从外部去解决问题,去研究外部的世界的内部结构。然而,一个必然的逻辑是,你这样思考问题,他人也是一样思考问题。所以,当你试图把别人当作问题研究分析并解决的时候,他人也正在做同样的事情。大家都很努力,结果却是问题很难解决。
回到问题本身,到底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不过是你眼中的问题,也就是你主观意识所认为的问题。因此,问题本身就包含主观因素。你既然可以从外到内地分析外部世界,为什么就不能从外到内地分析自己呢?如果可以这样,那么更为奇怪的问题又出现了,那个从外到内分析自己的“自己”在哪里?“自己”似乎是不可分析的,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假设。我们可以从这个假设出发,分析假设之外的一切,从对象外部到对象内部,但是却不能分析假设“自己”本身。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局限。
作为人类,我们无法突破认识的局限,不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就能顿悟了。这种“悟”不再局限于逻辑,不再纠结于个体之间可见的关联,而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整体感应,或者说看似清晰的事物边界都模糊了,无法用语言和逻辑进行描述。
“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缘分。我国的道教和佛家,都反复强调“缘分”。我等世俗之人,明白了这一点,自然能少了很多人世间的烦恼,在快速进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