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菜体现的文化

(2022-04-19 09:16:15)
标签:

文化

饮食

       文化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又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验到文化的无处不在。东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这一点从做菜中细细品味,就能看出其中各自的特点。
       西方的菜谱会规定得非常具体。一道菜要什么材料,材料得重量,以及火候、顺序等,都说得非常清楚,按谱操作基本上就能做出口味一致的菜来。中国的方式却完全不同。数量上都是大致、少许,火候也不是几分钟,而是状态描述,比如面色金黄、外焦里嫩等。按照这个菜谱,需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做出像样的菜。而每一道菜虽然菜名相同,但是味道各异,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做菜方式上的差异,其实体现的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尽量客观。即摒弃主观的差异,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这是西方工业化发达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工业化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认为人是中心,所有的客观都是服务于主观的。所谓的客观不过是见之于主观的客观,不存在纯粹的客观。体现在做菜上,就是菜谱只是一个大概和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不离谱,不出框,都算合格的产品。同样一道菜,要让人产生美味的感觉,就要与当地的气候,饮食习惯、一年中的不同节气等密切配合起来。比如北方偏咸,南方清淡,潮湿的地方喜辣驱寒,对食材、配料、烹饪方式都有不同要求。一道菜,换了一个地方,当地的大厨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调整、调出适合当地人的口味。这个时候,所做的其实就是对客观化的菜谱进行主观调试,大厨就是一个调试器。调出的菜品就是自家饭馆的特色,每家饭馆因大厨不同而特色不同。各种食客都去适合自己口味的饭馆吃饭,从而形成五彩缤纷的菜馆菜品和食客组成的美食文化。而西方,因为标准化,因此连锁化,连锁餐饮,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基本上都是一个口味。这种餐饮是没有厨师文化的,就如工业化生产的工业品,都是标准化的。
       虽然东西方在用词上有些相同的地方,但是这些词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是不同的。文化不同,同样的次便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比如对于法律的理解,西方是法律至上,人是要服从于条文的。而中国文化中的法律,是在人之下的,是治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有需要,就可以调整法律条文。就如菜谱,法律只是一个框而已。在现实中,再严密的法律都有很多漏洞,即使是逻辑严密的程序也有很多的BUG,需要不断根据现实发现的问题修补漏洞和完善。法律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中国人是不会拘泥于条文的,就象受限制于菜谱一样。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能在生活中细细观察和品味,就能发现很多具体的体现,从而从形而下层面加深体会和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