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交易:敢问路在何方

(2012-05-22 22:06:50)
标签:

摄影

图片

图库

图片交易

文化

分类: 摄影笔记
图片交易:敢问路在何方

(注:此文刊登于2012年5月18日出版的《中国摄影报》)

“读图时代”,影像的数码化无疑改变了人们对图片概念的固有认知,无论是传统读者还是新型网民,都培养出新的阅读习惯。数码化,打破了传统图片销售、出版的市场格局。 旧有的图片经营模式面临严重冲击。

如今,打开网络,似乎图片已经无所不在。过去以往,我们说“一图胜千言”,现在网民们喜欢说“有图有真象”。然而,在纷繁的热闹中,大多数的图片,却出处不明、或是被肆意的转贴,图片社和摄影师本人失去了对图片的完全掌控。

市场:生产与需求由谁决定?

曾几何时,图片社是出版市场最重要的图片来源。所有的出版机构,想在刊物刊登图片,除拥有或直接联系摄影师外,唯一的渠道,就是去图片社选片、刊用、付费。而图片的使用权限,亦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版权管理类”(Rights-managed),这种图片即使购买,也只是一次使用权,而且使用的地方(封面或内页)、在版面中占据的大小位置不同,价钱也不相同。使用后过,如果第二次使用,即使出版机构保留有该照片的资料,也必须与图片社联系,再次商谈价格才可以刊用。在此之外,当然有所谓的“免版税”(Royalty-free)图片,这类的图片可以一次性付费购得多次(或无限次)使用权。应该说,是图片社和摄影师引导、控制了图片市场的生产和需求,因为是他(它)们决定拍什么、在哪儿拍、什么时候拍。根据数据统计,2010年,全球图库网站新增版板管理类摄影作品约为150万张,新增免版税类作品300万张,总销售次数超过一亿次。而其中免版税类作品的销量约为版权管理类作品的90倍。

如今,出版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随着网络兴起的个人出版的普及,另一个是网络本身显现出的特殊出版(或说传媒)形式。加上社交网站的深入人心,博客、微博,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出版人了,每天都有无以计数的页网生产发布出来。面对这种新的市场状况,旧的图片市场规则早已难以适应。虽然有些大的图片社,比如盖帝,它努力界入、营销一些诸如富力客(Flickr)的图片,但业内人士认为成效却并非显著。每天富力客上都有大量图片被人们广泛应用——绝大多数不是通过盖帝图片社取得的,而是依靠富力客本身的使用规范来操作的。

图片库:努力提高曝光率

图片社近年来也尝试改变,比如他们试图正版图片大众化,开始接受非专业的业余摄影师的作品,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降底图片的专业水准。再者,为了广开渠道,扩大客户群体,它们大量增加图片库存量。过去的传统图片社,有几十万底图片存量就已经了不起了,而现在早已是几百万、上千万张的图片库了,而且调阅、检索方便,根本不需要去图片社,在自己办公室、家里,或者世界上任何一个可上网的地方都可以检索图片。如此众多数量的图片库存,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但也会让用户面对图片的茫茫大海,常常不知所措,迷失方向。现在编辑寻找图片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屏幕,没有了以往客户与专业的图片销售人员的面对面交流,有时近似的图片不计其数,占据着一张张网页,很容易让编辑失去耐心,好的图片如果不在前面几页显现,往往会失去“被看到”、进而“被使用”的机会。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用户只会浏览图库搜索结果的前300幅照片,而对后面的更多结果置之不顾。因此对摄影师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使自己的作品或名字出现然搜索结果前300名中,甚至直接出现在关健字里,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摄影师:贴不贴,这是个问题

近年来,图片被盗版使用的现象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网上的图片,有80%会被盗用。摄影师对此无能为力,个别有实力的图片社试图打击,利用诉诸法律等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但成效甚微。曾被评为美国50个最有影响力的摄影界人物之一的保罗 · 梅尔切(Paul Mercher)认为,诉诸法律来讨回公道,在当前已经是徒劳之举。图片社根本不会有精力去面对如此多的侵权事件。过去,出版界的状况是“一对多”,即一本杂志,面对百万读者;现在是“多对多”,即数百万、上千万的用户和另外数百万、上千万的用户共享。一张图片到底被转用了多少次,根本无从知晓。虽然近来也有通过法律手段打赢官司的案例,但可谓九牛一毛。而更可怕的,是社交网络对摄影师作品权益的“合法”侵犯——各类社交网站均在服务条款中明确指出自己有权发布用户提交到网站上的作品。离开社交网站,对于大多数还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摄影师来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注册社交网站,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接受这种形同强奸的条款。

从摄影师来说,如今他们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好日子,虽然更多人需要图片、观看图片,但并不意味他们的图片就一定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来更多的真正的客户,如今不论是图片社还是摄影师,都借用社交网络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例如,你拍到一个独家新闻,过去的方式是你交给一家图片社全权代理,现在更多摄影师则会同时将图片上传到几家图片社的图库里,以增加被图片编辑流览到的机会。这样做的风险是,不同的图片社有不同的户客价格,在当今全球经济持紧的条件下,同一张照片,图片编辑会挑选最便宜的那一家去购买。

另外,摄影师们亦会将图片发布到流量最大的社会网络上以期吸引更多的眼球,这样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你的照片就会被几十万人看到,其中也许就潜藏着杂志、报纸等媒体出版物,它们的图片编辑也许会直接跟你联系。但也许他们看到了图片,不联系你就直接发布、刊登了。几年前,海地地震,一位当地摄影师的作品被美国多家媒体“盗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吸引眼球的照片,在网络可能在眨眼工夫就被转贴的满世界都是了,摄影师根本无法掌控。可是如果不贴,你拍到的照片,根本不被人所知,又哪里会有人要买呢?贴还是不贴,真是一个两难的决择。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专家给摄影师列出了三个选择:不贴;将贴出的照片加水印;只贴那些你准备无私奉献给大众的照片。

而其实,即使给照片加了水印,别人转发的时候,也同样会无所顾忌,因为网民们多数只看照片的画面,根本不会注意作者是何方神圣。再加上,网络上普通网民对图片的要求并不高,多数都是“有是就是好”的态度。

图片库、摄影师:寻求思路谋求生

在这种乱象中,图片社、摄影师如何保障自身的利益呢?图片社必须调整思路,改变自身的运行规则,找出适合于市场现状的机制,而不能墨守成规。如果还一味地希望网民们在转用你的图片前征得你的同意,那真得是有些白日做梦了。图片的版权早已不再简单地拥有它,而是如何能让它在网络时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有些图片社已开始仿效通讯社的方式,将一些客户发展成“订户”,即每月或每年交一笔“订户费”,该用户就可以下载一定数量或不限量的图片,这样平均下来,每张图片价格远远低于按张收费的价格。

作为职业摄影师,他除了会拍照片,在目前越来越多业余摄影师抢饭碗的情况下,是不是该有其它的思路谋求新的生存之道?例如是否可以象图片社发展订户一样,将图片社发展为自己的订户,图片社按月、或年支付一笔稿费,摄影师保证向其提供不低于一定数量的图片,这样保证了摄影师的生活和创作的基本费用,摄影师也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拍摄中,而不用再考虑这次拍的照片要卖给谁。另外,联合也是一条解决之路。如果职业摄影师在业余摄影者、微利图库的打压下一再自贬身价,那么最终会落个颗粒无收的结果。只要职业摄影师愿意接受不断走低的报价,那么大的图片机构一定不会放弃从中进一步压榨利润空间的可能。一家小型图片库的CEO琳达 · 约翰纳森(Linda Johannessen)对此表示:“除了个别成名摄影师之外,图库销售模式让大多数摄影师感到一筹莫展。这样的局面非常不幸,我想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让所有摄影师联合成一个全球性的联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