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引发摄影社交热
(2011-06-22 05:42:56)
标签:
摄影手机文化 |
分类: 摄影笔记 |
近年来,在摄影热潮中,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现象是普通卡片机的销路不再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长,但普通人举起手机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不停地拍照却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随着智能手机上不断冒出新的应用软件(app),摄影开始变得异常简单,似乎人人都可按动几个健将照片变得具有宝丽来、LOMO等非常文艺的气质,普通人一夜间魔术般成了摄影的行家里手,个个都成了艺术家。
网络时代,相见不如在线。从博客到微博,人类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在现实中愈加孤立,但在另一个虚拟世界中如此亲密。用摄影进行社交的图片分享,正成为拉近朋友与朋友、熟人与生人关系的重要手段。摄影不仅大众化,而且社交化了。
目前智能手机上众多与摄影相关的软件,可谓武林大会,高手辈出,各领风骚。其中,功能化最强的则当属Instagram。八个月前,一家默默无闻只有4个员工的美国旧金山公司,在iPhone上推出这款软件。如今,这款软件的注册用户已超过500万,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就新增了10万用户。在过去的200多天中,用户利用这个软件拍摄、编辑并上传了超过一亿张照片,在无线网络中与他人分享。据该公司称,目前手机用户们每天上传照片的数量达到85万张,如此之数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图片社都无法做到,也让其它手机摄影软件汗颜。
是什么让Instagram获得如此成功?简单。
打开Instagram,每拍下一张照片(或者从已拍照片中选取),在该照片下,会立即排列出15种滤镜功能按键,你可随意尝试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些影像效果,平时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精细、烦杂的技术手段才可达到。如果都不满意,按第一个健,自然恢复到最原始的照片状态。同时,如果触碰照片画面,左下角会显示一个“曲轴镜”选项,用户可利用它,将原始的普通照片改变成曲轴镜效果。一切都是这么简单。
如果Instagram仅仅是一个拍摄图片、编辑艺术效果的摄影软件,它一定比不过被专业摄影人士广泛认可的Hipstamatic。Instagram在摄影之外,更允许摄影者们将图片发布出来,在手机网络上形成一个微博式的图片流。这个图片流,不单单象“推特图片”(Twitpic)那样做纯图片式的记录与展示,更可以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形成一个图片社交圈:可以标示出“喜欢”某一张照片,或者对其品头论足。用户们不停地拿出手机拍下所见所闻,诸如在餐馆吃饭,上了一盘卖相极好的菜肴、家里的小猫懒懒在窗台上晒太阳午睡、甚至路上的一桩奇遇,然后即时上传,与粉丝们分享。
据网络专家称,这种将身边大小琐事用手机拍下、发布与他人分享的行为,已成为当今世人社交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媒体影响研究室的负责人之一史亚姆-桑德说:“这是在网络上打开话匣子的一种方法,用手机拍摄、发布一张图片引来他人关注、与朋友甚至陌生人就此闲聊,比傻傻地坐在电脑前想出个话题容易得多。”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特别是有文艺气质的图片,在网络上更能引发他人的好奇或者好感。分享图片已成为人类最新潮的交流语言。Instagram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凯文-西斯特罗姆说,他们的产品一面市就很引吸人的原因,正是他们的软件可以极其方便地让一个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人利用滤镜将照片打扮得像一件摄影艺术作品。有了如此花俏的外衣,摄影简单得不再需要摄影技术,只要会按手机屏幕上的操作键就行,连傻瓜都可拥有摄影家的金手指。
拍照,曾几何时,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后来相机在大众中普及,人们会在较为重要的场合隆重其事地拍照留念。出现网络后,人们则越来越少地洗印照片在亲朋好友间分发,而是一集一集地上传到网络上,借助网络联接地址,与他人发享,比如Google的Picasa, 或者Yahoo的Flickr。 早期的网络图片王是Flickr,它拥有6300万注册用户,储存有网友拍摄的50亿张照片。随着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微博网站的产生,以及它们在手机上的应用,Flickr的单一电脑发布展示图片功能阻碍了它的发展,逐渐落后。反而是手机用户开始不厌其烦、轻松自在同时又毫不受限地拍摄、公开发布自己经历的每一个时刻。
自此,这个世界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有趣:一方面,人们极度小心谨慎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践踏、肖像权不被侵犯;同时,又极为自相情愿地通过文字或者影像与他人、甚至毫不相识的人共度自己的私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Instagram的成功,也依赖于它从一开始就是开放性的,围绕它的主体——摄影——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产品一上线,该软件就将平台开放给相关的行业或软件:简单地,它可与Twitter和Facebook等流行网络相连,直接将照片发布到用户在这些网站注册的帐户页面上展示;复杂的,用户可以将手机拍摄上传的照片编辑出书、打印装框做艺术性摆设、或者作成明信片等。有许多公司和研发人员在根据Instagram的特性开发产品,供Instagram的用户使用。
正象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一样,Instagram的图片网络也是一个影像化的公众平台,有头脑的公司利用它来推广产品,名人明星利用它拉拢粉丝,等等。象美国国家广播公司(A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MTV媒体,以及星巴克、红牛等商业公司,近期也纷纷进驻,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消息,宣传公司形象。不过,大公司的所做所为,虽然在近期内可以提升这个软件的市场身份,但它是否会最终沦为另一个商业推广市场,与普罗大众的图片分享、社交宗旨相违背,暂难有定论。
与一些专业化的手机摄影软件不同的是,Instagram不收费,下载、注册、上传照片,全部免费。该公司近期收到几笔风险投资,金额达750万美金。在它仅有4个员工中,三个人负责研发,一个人负责网络社区服务。Instagram也面临极大的竞争,许多公司觊觎手机图片社交网络,例如PicPlz,Lightbox, Pixable,Mobli等,一个名为Color的应用摄影软件,刚刚拿到41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Twitter也在近期宣布,将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图片分享网络,方便用户即时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发布到网上。
博客的诸侯争霸之后,以图片分享为目的的手机摄影社交跟随微博登上历史舞台。如果说,这是一个全球人创作搞摄影的时代,希望这个时代过后,狂欢归于平静,我们的记忆里,能留下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而非影像垃圾。(原文刊于《中国摄影报》2011年6月17日头版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