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2018-12-03 10:36:24)
标签:

海南文昌

侨乡古居

符家宅

分类: 东看西游


    离开文昌孔庙,我们沿路吃了些东西,往东阁镇走,文昌古时称紫贝,是著名的华侨之乡,许多华人到南洋打工,按中国人的传统,挣钱后拿回家乡盖老宅,他们毕竟还是中华子孙,所谓故土能离,落叶归根,都会选择回到祖籍。只是现在传统在变。加上那是中国赢弱无比,使得这些出洋人都不再回来,而把座座老宅留在了故乡。过去的文昌有许多老宅子,散落在文昌各地,倒是海口那个省会城市里,老宅子并不多。这些老宅或是在解放后被政府办公所征用,或是用以开办学校,现在基本上都腾退回了本家,只是本家人除了老弱病残者、家族旁支末系外,基本上都没有在老宅上居住的,基本上都奔向了大城市或是海外,老宅子也就留下来给亲戚照看。或是由当地村委会拿来作为收取门票,作为村子收入的一部分。

    我在网上查的本就是韩家宅的,它离这里并不远,只是去韩家宅必须先经过符家老宅的,所以就没有继续再往山里去找韩家宅。文昌海拔不高,也没有太多的山,只是在乡间行走,树木繁茂,有些进入森林的感觉,其实森林要远比这样的树林繁密得多。

    我们来到符家宅时大概已经中午时分,车停下来,远远的看到网上介绍的那座宅子高大宏伟的耸立在村口边,旁边是座座村民的宅子,虽然很新,但远不及老宅庄严。旁边的几位村民正地拉起的遮阳棚下吃着午饭,我们正说话间,另外一个车开来,下来几位比较年青的男女,他们说着拍照着走近村子。走近老宅一看,大门紧锁着,问正在吃饭的村民,他们说拿钥匙的人回家吃饭啦,问几时回来,住在哪里,都说不知道。

    我们只好等,几位男女从偶尔路过的村民口中得知,这几位吃饭的人就是拿着钥匙的人,再问他们,还是说要休息,不想被打扰。直到几位吃过饭后,看到我们带着一位老人在等他,他才良心发现,把钥匙给了我,但那几位男女没来得及等,自己开车就已经离开了。

    符家宅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头苑办事处玉山村委会松树村,房屋座落在西南方向,由围墙、三间正屋、八间横屋组成,其中三间正屋均为二层结构,是海南现存难得的既有海南琼北地区乡村民宅建筑特点,又有南洋骑楼文化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典范建筑。

  一百多年前符家三兄弟外出南洋打工,做生意发了,文昌人爱国爱家,无论走多远,家乡就是根,有钱就要回到家乡盖房子,把根扎牢。于是从南洋用当地烧制的火砖和泰国进口的坤旬木﹙黑盐)为材料,雇大船运回海南,聘请能工巧匠建造符家宅。

  1917年,三栋极具南洋风格的连体大屋建成,三兄弟每人独占一栋。房屋建好后不久,大哥符永质、二哥符永潮相继回新加坡经商,留下三弟符永秩看管房屋。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海南也陷入战火的混乱之中,符氏三兄弟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往新加坡。

  “那 时候,符家宅无人居住,在战争期间成为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游击队都在这里驻扎。”解放后,符家宅因为有多间房屋和前后花园,被征用为小学。现今,仍然能在大屋里的墙上看见“学习园地”、“比武台”等当年留下的字样。后来小学也合并到镇上小学,房屋就一直空着,无人打理,目前,符家宅纳凉楼阁屋顶和部分围墙倒塌,正屋第二层木质楼板已被折掉,我们外来参观者无法登到屋顶,从外面看,屋顶上的瓦面受损严重,墙体因地理原因,受潮斑驳。但房屋的结构还在,依然可感受到当年修建者的用心,足见当时的风光富丽。

      进门来的正厅院子,高大栱形石雕门立在中间,映衬出后来的几屋院子的高大和神秘,正院旁边左边一个院子,右边两个院子,都十分考究,雕花的窗隔,绿琉璃烧制,几十年下来,依然青翠。南方气候多潮湿,修建多层小楼也是为了隔潮隔热之用,在这茂密的丛林村野中,可以说真是用心良苦,匠心独俱。在正院后面还的一排房屋,廊沿园形高栱立柱,把这个小走廊建得十分出彩。估计是厨子下人们的房间,观看了几间,房间里还有人生活的痕迹,估计也是腾退时间不久。左侧旁的第二个院子,也非常讲究,按我的估计应该是女孩子的闺房一类,隐秘而华丽。几个院子下的长廊把既独立又联合的紧密聚到一起,可分可合,房屋一起修建共同居住,几家人又独立过日子,整个建筑可谓十分精巧。

     可以看出,当年修建时这幢房屋时几兄弟的用心,他们满怀激情把毕生做生意的钱拿回来修建祖屋,也就是想落叶归根,老有归宿。谁想家乡动荡不安,还有日军入侵,霸占家园,心里气急难忍,只好一走了之,投奔南洋的异地他乡中。

     出门来还钥匙,与那几位村民闲聊,问他们姓氏时,回答说都姓符,这几位中的长者已经六十多岁的年纪依然健谈健壮,一点白发都没有,看不出有六十多岁的年龄。老者说他是符家的第五代人,指指旁边的青年人说,他是我儿子,是符家的第六代人,还有小孙子,第七代了。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魅力海南(六)——文昌符家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