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悠悠游广西(33)靖西龙邦十二道门

(2018-08-13 16:19:08)
标签:

靖西

龙邦镇

十二道门

分类: 东看西游

   龙邦的十二道门是到了龙邦镇,找不到坡嘎拉地下长城时,在网上搜到的。既然已经到了龙邦,心想还去绕着去看看吧。到了以后,才知道,这里在是军事重地,普通人不能参观不能游览,更不能拍照。别去看那些网上的噱头了,指挥大家到这里只能白跑一趟,当然口岸是可以随便看的了。

   十二道门位于距靖西市区42公里的龙邦圩南1公里的七星山顶,是建在山顶土层下的一个圆盘状军事大堡垒。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用大块料石砌造。十二道门的位置十分好找,跟着导航就过去了,但是现在是军事管制区,不让人进去。前面有一对夫妻,男的还穿着军装,向警卫战士介绍自己当年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四年时间,也都是费了半天口舌,叫他说出当年在这里共同工作的战友及领导的名字,能打电话的,尽量要打电话。我们看了半天,有点心凉,后来把同车的那位部队退休的大干部推出去,说他是部队的,但退休了,警卫战士也让他去打电话,他说,我都退了好几年了,上哪找人打电话去。但拿出来的军官退休证是真的,足以证明他的身份,我们也就沾了光,跟着他一同进入。只是不能走正门,且有小战士陪同,并不能拍照。

   小战士估计经常陪同,对这里相当熟悉,带着我们绕了一圈就上到了炮台顶上,我们也就没有弄清这十二道门到底是什么走向的,只是觉得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炮台上还是与原来无大差异,只是守卫在这里的人换了变了。每道门之间的墙壁厚近一米,完全是石灰与糯米浆揉合而成,看着比现在的水泥建筑还要厚实,刚下过雨的地面还存有积水,洗刷得炮台上边十分清洁,望向下边,口岸全然进入眼帘,小战士指向对面,口岸的对面平顶的房子就是越南。口岸旁边就是金鸡炮台,与十二道门隔路相望,小战士说,他们每天都要过去,这是他们的主要阵地,一时都不曾懈怠。因为两边地势有差异,这也是他们训练的主要科目和内容。

   那位曾经有军人指着对面说,那就是炮台,大概是在九四年左右,他当时还在这里服役,有一天晚上,越南的特种兵钻了过来,站岗的人发现了,开了枪,但这些特种兵跑的非常快,他们迅速的钻进了林子跑走了。后来几年这里就很平静了,估计现在那些越南兵想过来也过不来了。小战士也很腼腆的给我们指着这里那里的,我们问他,是哪里人,在这儿几年了,他说是桂林人,在这里一年了,根据我国的兵役法,他们都是两年兵役,回去后也就会过了普通人的生活,大概在多年后,才会反醒过来,这里是他们的青春成长的地方,就象我们一路上遇到的两拨回来看部队的人一样,怀念这里不同的战斗和生活,人生这样才有意义。
           
    从网上查到的资料:由法国侵略引起的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结束后,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为加强我边防建设,在中越边线我方一侧建设了一批军事设施,包括、炮台、地堡,防御性的连城以及军事指挥机构等,在靖西边线就有炮台等军事构筑就有12处,十二道门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堡垒,长31.5米,宽22.5米,高11.4米,占地708.3平方米,顶上覆盖着一两米厚的土层。共有12道拱门,由12条1米左右宽的通道与内堡连接,因名“十二道门”。向北的正门,门额刻“边民永赖”四字,另有门额刻“十二道门”或“坚守十二道门”。拱门后面连结的暗道纵横交错,组成梅花形的堡垒平面,其中有五条石级通道通顶。不明其中结构者入内,很容易走错路。堡内设粮仓、水池、弹药库、观察所、隐蔽部等,可屯兵五六十人,顶部设多个炮位。堡垒外沿山边,有一道半环形的战壕,是为前沿防御阵地。 
 
    十二道门所在的七星山海拔853米,于此可腑视龙邦口岸。口岸通龙邦圩、通靖西县城的公路即从山下经过,堡垒正扼守此咽喉之地,同时与东南方不远处的金龟山炮台遥相呼应,共同组成这一带的边境防线。

 我相信我们想找的坡嘎拉地下长城也会通向这里,只是我们不想再找了,就让它象个秘密守住这个口岸,守住龙邦,守住国门吧。

慢慢悠悠游广西(33)靖西龙邦十二道门

慢慢悠悠游广西(33)靖西龙邦十二道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