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有十大古迹,黄家家族民居就是其中之一。很有幸,这十大古迹我加上这次去的黄氏家族民居,已经去过了九个。
黄氏家族民居位于西乡塘区中尧南路东三里88号,它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黄氏家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黄氏家族住房。整个建筑群坐北向南,坐西北向东南,由正厅、神厅、道厅、花厅、厨房等不同使用功能的88栋建筑组合而成。建筑群共4排6番九进,大小共118间房,占地约3300平方米。整个房屋所用的青砖青瓦和梁木依旧坚固结实,屋檐和墙壁上的龙凤花鸟雕刻和绘画依然明晰可辨,地下水道、青砖地板等也大都完好无损,表砖清水墙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壁画,雕塑栩栩如生。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该民居是南宁市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具有南方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黄氏家族的12代子孙曾在该民居居住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如邕江水一般奔流不息。
中尧路虽然位于西乡塘区,离我所居住的青秀区也不算远,而且公交也有直达的。黄氏家族民居就在路边,只要稍有留意,在路边就会注意到。我们跟着导航已经到了,只是没在路边找到停车场,再往前开就见有一村子的出口,进入村子往右侧路口一拐就进入到了村子。说是村子,但也与城镇化的格局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就顺着路往里开,因为知道离那民居已经不远,就找个地方停车。路口就是公交站,大长公交的停车倒车需要空间,我们只得把车开得离这路口远一些的一个货场门口,路货场的主人打了声招呼,就往我们想象的民居方向走。
村口的位置扎着一群人,停在一个叫大王庙的门口。后来我们才得知,这是村子里黄家的纪念日,当时我们也没有在意,顺着民居的方向往里走。没想到,还真找对了地方,顺着路一拐就到了灰墙跟前,墙中间开了一道门,我们顺着门就进到了这高大雄壮的老式建筑里。
此处确实是民居的一个出口,也是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后门。从这里进去,就可以进到民居里,因为高大,而且屋屋排列基本一致,所以我们绕了半天就是在这民居里转来转去,拍着照片。这些民居里现在还住着人,因为这建筑已经有几百年了,只适合当时的人居住,估计当时住在里边的人刚进去时非常幸福,也被人羡慕。但现在几百年后发展到今天看来,这里基本的居住没有问题,但缺少水和下水设施,电线外挂在房子周围的墙壁上,有的家窗外也安了空调,因为民居排列间隔很小,所以在每排之间的空当里,终日不见阳光,墙壁长着青笞。每栋里居住的人也都是老人为主,正厅里阴暗潮湿,堆放着家里物品,许多物品已经用过很多年,很是落后。估计也都是老住户,所以也没有打扫,我就看见了好几只老鼠路出来,而且还挺大。因为每栋里挺暗,没有进去,也没能仔细观看屋里甚至是楼上的陈设,我觉得也跟他们在大王庙里聚会有关,所以在这些栋房子里,只见到了一位老人,赤裸着上身,独坐在家门口吃饭,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清楚,回答也是用当地话说的,我们也听不明白。
我们在这几排房子中间的地方找了个出口,绕着围墙就转到了这几排民居的正面。看见一位小伙,正在门口准备着放鞭炮,趁他还没有放炮的当口,我跟他闲聊了几句。方得知,这才是民居的正门,看见门口挂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和古迹的介绍,小伙说,正门的历侧是客厅,接待客人的地方,进门口正对的是正院,主人居住的地方,再旁边的位置是各房,正门左侧是仓房,估计是存放家里的粮食或是作为生意的仓库。小伙还很含蓄的告诉我今天是他们家族的节日,才有今天的古宅门口放花炮,才有今天的家族间的聚餐。
小伙子说他们还居住在这里,只是在旁边的楼房里,现在正院等地方都大门紧锁,不让进去参观。我问后边的房子居住的是谁呢,其实我是想启发他说是不是还有被占用的房子,没有退还。他说,这些是租户,他们居住在这儿也有许多年了,所以都是老住户。这我就明白了,后门我们进来时看到居住在每栋房子里的人是租借他们房子的租户。我问小伙,你们是壮族人吗?小伙回答我说,他们不是,他们是汉族人,他们的前人是宋代跟着狄青进入广西来的,后来就留了下来,置办了这么个家业。我频频的点头,这么说我就明白了,狄青是来过广西,在广西打过交趾,打过壮族的侬志高,后来壮族的领袖侬志高逃到云南,客死他乡。人民公园的六公祠纪念的六公,其中的一公就是狄青。
总想看看当年建造这栋住宅的人,可惜在这里没有看到,估计在他们的家族谱里会有图文的介绍,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建造一座住宅,富荫子孙,为家族遮风避雨。这也是一咱中国精神,一种代代的血脉的传承,使得当年的祖先更有责任感,更能高瞻远瞩,也许当年的他们只是把辛苦挣来钱建造成自己能有所居住的房子,但他们的举动带动了家族,创造了荣誉,我们在今天才能看到这样历经几百年的建筑。
每栋房子都是这样的小二层。
这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完全不知道我被教育的旧社会会有这么先进,富人是那么的腐朽。岂不知这正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恰恰我受的教育如果不用自己的大脑分析的话,可能就会误解历史。想一想,几百年前,就有人享受这样的文明了。





采光用的窗户。




看墙上的砖洞,估计当年有人在这栋房子旁边另建有房子。

远眺青瓦顶的这片古民居。


青瓦顶。



十分漂亮的滴水檐,还印着花儿。


家族聚会的大王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