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山西  —(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2017-03-03 11:33:15)
标签:

旅游

榆次

东阳镇

南庄村

无根架火

分类: 东看西游

       
       本来们是没有去南庄的计划的,计划中要去的是张壁古堡。很凑巧的是,我们在去张壁的路上,途中,远远就看见路对面高高的台子上有一行大条幅“欢迎来到南庄村”,细看后边是古老的屋顶,层层排开,完全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新农村的红砖顶,这让我们很开心。沿着路往村子方向走,路边上插着各种条幅,南庄村欢迎之类的标语,非常红火喜庆,因此我们临时决定进村子去看看。

       刚进村子,首先进入眼晴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很干净,也很静。就象大多数的村子一样,农村里街面上在大白天是没有什么人的,再加上是春节,大家都各过各的日子,或是走亲戚串朋友,不大会在村子里出现,如果不是重要的日子,比如在农村就是过正月十五,除了这样的大日子之外,村子里人不多。不象过去,赶上年啊节的,大人在站在街上聊着天,孩子们在街面上跑来跑去,手里拿着各式的吃的玩的,呼啸而过,带着一阵风,各家各户都在拉风箱生火招待外来的亲戚,很是红火,如果哪家来了亲戚,那些孩子们会凑上前去,向人家问个究竟,或是跑着前头带路,到那家人家提前报信儿去了,甚是热闹。

       我们要往老村子里走,才不看新房子。往里边走,确实有一段城墙,很快就看到了一座很气派的堡子门,这座面西朝东的门伟岸的矗立着,上写着“浮翠门”,比起即将塌掉的堡墙来,它的矗立就是个神话。停好车,沿着堡子的街道往里走,街面还是没有人,但清洁干净,院墙高高大大,但都锁着门,各式的院墙上写着这个地方的名字和用途,可见当时的繁华,只是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人居住,街上实在是太冷清,连找个问话的人都找了好久,问他说哪个院子能进去看看,他用手一指,说那边那家,后来,我们在街上转来转去,也没有找到。倒是那个高高的大殿招人喜欢,进去看过才知那是村委会,里边有两们老人正要吃饭,我们赶紧拉他们出来帮我拍照了一张合影,还好,即使是农村的老人都会用拍照手机。

      村子好就好在每家门前都有门牌,告诉大家这里是哪里,是什么时间建的,我想这是村子的人们有心了,就象在路边上写的大标牌“南庄村欢迎你”一样,如果不宣传自己,又有谁会知道呢。我看了几家的门牌,这个村子的这些老房子,都叫做“张氏十八堂之一”,各有各的名字,如“百忍堂”,“孝友堂”等等,想这些老房子一定是一个大的家族,都姓张,随着年代推移,分出多个小家,随之又成为大家,戏台,观音庙,就这样一直繁衍下去,成就了这么个村子。我们走在村子当中,感受到了年代不留痕的走过了几百年,现如今物是人非,能留下来的就是这些不会动情的建筑了。我们沿着指示牌在村子里转来转去,好象还看到了有地道的入口,可惜,再问村民,他们说现在已经堵死下不去了。我想可能是这里地势平缓,没有可以阻拦外敌的有效屏障,所以就在村子里修建了地道,为的就是防敌,保住家族。这在我们要去的张壁古堡也是这样的,那里所建的地道更加久远。此段过后再说。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南门。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村后面的大殿,已经失修到没有了模样。但这里应该是真武庙。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村委会的大殿,非常壮观。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这是个大院子,前面的影壁已经失修,但后面还有人住,问他们这是什么殿,他们说不太清楚,他们自己也是外来人,不是当地的。这点我有些疑惑,怎么就没人管理管理这么好的古建呢?让它们就这样沦落下去,实在是太可惜了。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近看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远眺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走遍山西 <wbr> <wbr>—(二十七)榆次东阳镇南庄村

        其实,我在网上查了好久的南庄村,都没有关于它是个什么样村子,是什么样的人居住的信息。但意外得到的信息是,这是自从600年前,就已经点燃第一架南庄架火的村子,而且这里的架火已经成为榆次地区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下摘自网络:南庄架火起源太谷,榆次,清徐三县交界处的东阳镇南庄村,架火起自唐,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明清两朝,在晋中大地,南庄架子火推陈出新成为当地百姓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重要仪式。明朝江苏武进手工艺人吕富、吕贵兄弟二人侨居南庄同架子火制作工匠一起将苏杭刺绣、彩绘和园林艺术与南庄架子火熔于一炉自此名震三晋传承600余年的南庄无根架火形成了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

        如今,南庄架火在600余年的传承和积淀中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一架南庄无根架火的制作往往需要四五十名手工艺人历经50余天方可制成。架火形似宝塔常年十二层闰年十三层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整个架火的主体框架全部用高粱秆全纸手工绘制工序繁多工艺复杂要经过图案设计、刻、彩绘、彩炮编织、彩灯制作扎架火框架彩炮串连陪衬品制作裱糊组合成形等多个步骤。成型之后塔顶城斗高矗旌旗飘扬别具情趣;塔身彩炮成串幡缀相连五彩缤纷;塔底人物山水和牌坊亭台相对衬主次分明恰似一座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架火上悬挂着数百个彩炮,外饰以精致的彩色图案全部是由工匠手工刺绣编织而成。仅编织彩炮就有数十图案品种。工匠将各种颜色的特殊纸张裁剪至一毫米左右的宽度再以手工刺绣、编织装饰炮身图案各异风格奇特悬挂架火之上恰似锦上添花颇为别致好看。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在晋中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社火民俗活动都会将节庆的氛围推向极致而南庄架火则是最为耀眼的音符。

       南庄架火之所以被称为“无根”,是因为它没有普通架子火当中的“通天柱”也就是主梁只在架火四角以四条绳索拉紧。因工艺的不同南庄架火的放置被称为“顶”。

       按照传统,放置架火时往往都在深夜时分作业现场以帷幕遮挡。完成祭祀仪式后伴随着唢呐等传统乐器的吹奏八名壮汉围成一圈拼装起塔顶最高的一层。在整齐的号子中顶层被抬起第二层“顶”入下方依次类推……就这样十数米高的架火被一层层地“顶”起来随着架火的高度逐渐增加顶架火的汉子汗流浃背面红耳赤唢呐吹奏的旋律也更加激昂劳动场面势如搬山抬岭蔚为壮观。而架火的周围架起了三层的脚手架每层都站有数名壮汉保护塔身。顶好之后架火四角以绳索牢牢固定稳如泰山。

        架火的燃放也有其独特的技艺,不需直接点燃而是靠对面和左右对角的引火装置碰撞引燃这种装置被称为“码儿”。“码儿”碰撞与对打的形制不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雅称如“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装置启动后一对码儿如同流星追逐飞窜对擂引燃火炮齐鸣、银龙狂舞簇簇火花相继绽放璀璨夺目。

        据南庄村老辈所言,在节庆活动中架火一般要顶三天而在这三天的时间内村里会请戏班来“唱大戏”。最后一场戏唱完时已是半夜时分作为压轴的南庄架火即将被点燃。燃放现场周围人家的房顶上、院墙上、田地中到处都是翘首以盼的人群。

        作为南庄架火制作技艺的第二十七代传承人,赵志高觉得任重而道远。他认为传承与发扬南庄架火让它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是他和所有手工艺人不懈的追求。但同时他也隐隐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忧虑。

        据了解,目前掌握南庄架火制作工艺的手工艺人仅有十几人能够参与到制作流程中的人也为数不多而且全部为中老年人。在这十几名手工艺人中四名已年过八旬。为了保护这一技艺解放后南庄无根架火的流传谱系已经由家族单传转变为在南庄本村群传尽管如此他仍担心这一技艺有失传的危险。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正月十五应该是最热闹的时候,可惜看不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