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2014-02-14 21:20:27)
标签:

旅游

阳城

洪上村

地主庄园

分类: 东看西游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离开南安阳村,往东再走一点,就到了洪上村。

      范家十三院位于晋城市阳城县白桑乡洪上村,从南安阳村出来一直向南不远就是。

   

   洪上村的范氏以农耕起家,后经商发家,于清乾隆47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兴土木。先后经过四代历时63年才建成。因为有大小院落十三处,故名“范家十三院”。

    

   范家十三院从外面看像一个城堡,这在沁水流域古民居中比较常见。不同的是宅院的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占地有30000平方米,内有房屋302间。里面十三个院排成南北方向三行,每一行院与院毗连,行与行巷道相隔,单个院落房屋对称,相邻院落便门相通,四通八达,功能齐备。


   工底院建于道光25年(公元1845年),内外两院,是最后修建的院,工程结底了,故叫“工底院”。


   工底院是整个十三院中最考究的院。是典型的四大八小四合院,正房两侧的两小是插花楼,叫“双插花”,好像是官帽的帽翅,这种建筑风格意在表现主人和后人出人头地,加官进爵。


    范家最后没能延续发达,到清同治年间,因失火,生意受到重创。其后人范保善吸毒、赌博,最终入不敷出家道衰落,仅留下十三座古院落,显现着清代民居建筑的精湛和辉煌。来去匆匆,也没顾上数数到底有没有十三个院子。


    这个村子是来山西走的村子里最让我难受和感慨的地方了。其实去其它的村子也是挺难受的,尤其是仍然住在里边的后人,看着前人的辉煌,而自己无计可施有力无处用的感受,我用眼睛就能看得出来,他们嘴上虽然说,来吧看吧,但内心里并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在院子里,我们遇到了一个领人来看院子的小伙子,闲聊中得知,他就是这个院子的后人,他介绍说他的先辈因为吸毒抽大烟,所以败了家,现在这个院子,正象我们看到的那样,破败零落,严重缺乏维护,虽然院子空着,但能看出来,这里曾经的兴旺和辉煌。那小伙子的眼神,看着这院子向我们介绍的时候,是那样的迷茫无助,有些惋惜,有些难过,还有些不舍。


   我们听他推荐后来到了他奶奶现在还在居住的院子,估计当时应该是正院了,老人和家里人唠着嗑,精神非常好,看家里的摆设,还都是过去的老物件,整齐干净,院子里摆放的也都是日常用品,甚至还有腌菜的大缸。老人的儿子----好象是那后人的父亲吧----看起来长得像,给我们指点着这个院子,雕梁画栋,细致入微,看得我们不由感叹了再感叹。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范家的后人在院里,用忧郁的眼光回望自己的庄院。想当初,这就是个我们想见也见不到的小少爷嘛。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我们一群人和小少爷在地主庄园里合影。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小少爷的奶奶住的北屋。估计他们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保护这个院子的重要性。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走遍山西(八)----阳城洪上村

 其实逛到这已经逛完了,就着元宵节晚会结束的音乐声,为山西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有些话不吐不快,想再说几句,行走在其它的村子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因为过节的原因吧,村子里人就不多,老房子里人就更少见了,有的院子只见声音,而不见其人,只是在写到这个村子时,我感触颇深。


 中国农村经历的太多,自封建皇帝退出舞台,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着,现实着。尤其是近代,均贫富的观念遍及人心,社会无穷富,只是在最近二三十年,贫富差距又突显出来,人们才深深体会贫富社会的差距和不均。过去各朝各代的贫富是积累,是积蓄,不是突破也不是爆发,想想中国社会的爆发,在这近百年间,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程度。各朝代也不是没有爆发,尤其是改朝换代时会明显一些,但稳定个几百年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只是没有象现代这百年来这样变化明显,这样迅速,涉及太广。


这个变化从历史上暂且不说,就从范家十三院来说,自解放以来,普通百姓分地方庄园,均富人财产,这是全国性的,肯定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那段历史。我在南安阳村,看到潘家后花园里还有些人住在里边,那里已经是破损的无法再破的了,但肯定不是潘家人,估计是当年均富人时分配给其它外姓人住的,而且一住说是几十年,几十年以后,国家政策变化了,地主家要求这些人落实政策,腾退占的庄园,结果也是一定,那些房子归了临时住户以后,肯定是不会珍惜,保护也放到了几十年以后的现在。所以老房子就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看到那些老房子的破损,破旧,我们一定能够想到是怎么回事了,而且不必去细问,也不能问。这些现象只是各地情况不同,有各自的具体问题罢了。看那小少爷满是苦痛的脸,从那条幅“地方庄园是洪上村的宝贵财富”就能看出来,虽然这条幅我们看了以后会哈哈哈大笑,但我能想象出来,这庄园的主人的心是怎么的滴血,是怎么的难过,是多么渴望庄园的复兴和重生。从那破旧的老房子令人心痛的破损上来看,我的心也在滴血,也在痛!


那是多少漂亮的建筑啊,多么细致啊,看着它们在损毁实在太可惜了。救救那些建漂亮的建筑吧,即使它们属于个人所有,即使他们是地主的院子,但它确实是我们是国家的财富,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活化石。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