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加入社团到结束比赛,模拟政协陪我走过了六个月。
从一无所知到余兴未却,模拟政协给了我最好的16岁。
衡中的模政主席团原是九个人。一个秘书长,一个常务副秘书长,六个组长,一个知识顾问。我们大部分工作的进行都是“无组织磋商”——此乃文雅的说法,实则不过是吵架。我们花了一整个月,改换了三次案由。最终定下了“老年人关怀之家”。
但是在接下来起草提案的过程中,我们再次陷入了无尽的争吵。直到提案成型、发布到官方邮箱的前一分钟,我们还在纠结第一句话的语病。我们不敢说我们是高效,不敢说我们是进益求精,只能说这九个人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不参加比赛,我们每一个人竟都抱着“吹毛求疵”、“锱铢必较”的态度,就像对待考卷一样分分必争,我们是如此对待我们的提案的——或许这就是衡中精神。我们所谓的“追求卓越”,是要在木头的刨花里、墙脚的青苔里、树枝的裂痕里、瓦当的罅隙里,都要有微米之间的火花迸出来的。我们是这样的我们。
但是模拟政协不仅仅是让我们做简简单单的、平凡的衡中人。它让我们真真正正变成了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公民。
参加模拟政协的目的不能不纯。不能只图它“模拟”二字的新鲜感,抑或是图它“政协”二字的虚荣感。于是乎大浪淘沙,许多人的动机在真正的比赛面前都显得孱弱了。只剩下了我几人。
这世界上凭着爱好干事情的人不少,凭着爱好干一辈子事的人便少了。我们随着市井的余潮,追着利益的余腥,常常走失在生命的迷宫里。唯有真心得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于是我们几个人的青春与国家和社会连在了一起。我到父母的书橱里找了很多原来不胜其“繁”的文件和书籍,这些连篇累牍的关乎国家政事的规划、评论、纲要、文件,就这么一篇一篇地从我的荧光笔下滑过去、滑过去……韦编三绝么?坐拥百城么?说不上。我们只是,打印了五百页的资料、查阅了上百本书籍,然后提炼出来百万字和“老年”、“老年关怀”、“老年人权益保障”、“社会老龄化”等等有关的信息——以致于,在新闻中一旦听到“老年”二字,就会情不自禁的汗毛竖起。
于是我们走进农村,把脚趾融到湿漉漉的泥土里去;走进老人家中,走进医院,走进政府,走上大街。我们去发问卷、做访谈、搜集数据。我们有时会被和颜以待,有时会被置若空气,有时会被拒以无礼,有时会被搪塞谩骂……我们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浇了个透彻,我们却仍然咬牙坚持在心灰意冷的边缘。向后一步是放弃,向前一步是冷眼。两者之间我们选择了向前。我们像记者,像作家,像学究,又像政协委员——我们又谁都不像,我们是真正的中国中学生。
于是我们知道,当我们和世上的人一起行色匆匆,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流于平凡;当我们终于从生活中醒来,停下脚步,回头,发现,去角落里寻找什么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脱于流俗。转身,记录,我们忽然唏嘘感慨——原来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确乎被人们忽略,有什么问题确乎需要解决,原来我们一直在被等待着,我们一直在被需要着。
于是我们被赋予了头脑和灵魂。
于是我们真真正正地学会了思考,真真正正地为这个支撑我们存活的社会予以回报,我们真真正正地在做一些什么,我们真真正正地在呼吸着空气的时候感觉到了祖国的心跳。我们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不幸,许下了誓言,于是我们有了真真正正的梦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于是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染上了赤红。我们可就此解读为,忠:一种为祖国人民而赤诚的忠;亦可解读为一种情:为生活在社会漏洞中的人们的叹息而悲悯的情。于是麻木着沉睡着的善意被皱纹里的泪水唤醒,那些冰凉的泪水,是沧桑在尘风里的孤独与纯粹。既然我们还年轻着,我们的心就还热得起来,血也热得起来,我们要用我们的热,去温暖那些鬓上的风霜,去温暖他们发丝上盛开的雪白的六角花片。
我们是赤诚的,炽热的,流着汗的,挽着笑的。我们是赤红的——而这赤红竟是一个社团活动所给予的,而不是教科书。
教科书让我褪于黑白,模拟政协将我浸于赤红。
我们,成长成了这样的我们。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E3NDQ4MQ==&mid=2649670959&idx=2&sn=7f5274f2aa339f80ce61b7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