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米拉山:318国道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座高山垭口

标签:
自驾川藏米拉山米拉山垭口国道318米拉山垭口进藏前最后一个高山垭国道318最高的垭口米 |
分类: 游乐中国 |

倘若说逶迤连绵的群峰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那么深藏于群峰之间的垭口就是深入诗篇的诗眼……
按《辞海》解释,“垭”的意思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山口则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
通常,一个垭口意味着两条河流的分水、两条山脉的相交。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无休无止的屏障,它们阻断了平原通往高原的路途,而这些天然垭口的出现,往往形成了由此及彼独一无二的交通要道。这些垭口既是行路的天险,也是景色绝美的天堂。
米拉山口海拔5013.28米,是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个垭口。
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米拉山,藏语称为“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
米拉山是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雅鲁藏布江的两个支流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是海洋性季风气候和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界处,是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农牧区和林农区的分界点。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同时,米拉山也是西藏传统腹心卫藏地区与工布地区的分界线。
号称“西藏江南”的林芝,其缔造者正是米拉山。
从比青藏高原维度更低的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顺着雅鲁藏布江这个天然通道长驱直入,当它一直行进到米拉山时,被南北走向的米拉山像一扇门似地挡住了。暖湿气流不能完全深入处于腹心的拉萨河谷,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因此,米拉山以西的拉萨河谷比林芝地区干燥寒冷,植被以灌木草地为主。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位于西藏中南部。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
尼洋河,是西藏自治区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在雅鲁藏布江众支流中排行第四,但水量丰足,仅次于帕隆藏布江。
车子刚在垭口停稳,身子就迫不急待地跳了出来。
垭口的风很大,帽子迅疾被吹飞。跳着伸胳膊去抓,却根本比不上它飞翔的速度。还想去追,眼睛却被空中飘扬的经幡所吸引。
看不到边际的五彩经幡随风漫天飞舞,极其壮观。
米拉山上,时虽初秋,但寒气却咄咄逼人。凹处高山草甸横生,山顶奇峰怪石嶙峋。
高海拔草甸,草色早已黄橙。雪峰仿佛顶着云层,直至蓝天。
感动,为眼前的景象。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成为当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
山口,飘撒着无数印有经文的风马。山口的高处的巨石上,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这是米拉山的标志性。
走过318国道,每一座高山的翻越都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驻足米拉山垭口,眺望西方,更让人有灵魂出窍的感觉。
因为知道,近了……拉萨,就在前方。
---------------------------------------------------------------------------------------------------
有新闻报道,2017年9月30日米拉山隧道将贯通通车。
今天能否准时通车,拭目以待。
选择今天发出这篇文,也为了纪念2015年的川藏行。
2015年9月27日15:00,我们到达米拉山垭口。
米拉山隧道是“拉林高等级公路”的重要工程,隧道海拔4740米以上、全长5720米,将会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
以往,从拉萨到林芝走318国道至少要8个小时。林拉高等级公路全线改造工程完工后只需3、4个小时,而且路况更好、更安全。
注:拉林高等级公路并非318国道,两条公路是平行关系,犹如京广铁路与京广高铁是两条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