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吃在平遥

标签:
平遥美食平遥美食攻略平遥旅游美食自驾平遥攻略美食 |
分类: 游乐中国 |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景与风情,每个城市都有其别致的美食与美味。
对于一个对美景与美食有着强烈兴趣的人来说,到了平遥除了看古城、品历史之外,若干美食的饕餮享受无疑是更令人倍感欢欣的。
俗话所说的“逛-吃”不分家,就是这个意思。
对了,文字之前还得再说说我对“吃货”的理解。
只“吃”,而不对其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不是真的“吃货”,说到底只是“负责吃的货”。真正的“吃货”是美食界相当高的评价,这既说明对吃的讲究,还要求对关于这份吃的深究……包括食材、做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历史。
做个真正的“吃货”很不易,绝对需要体力与脑力的双结合,还有就是肠动力。我们看美食节目,或者与美食相关的电影中那些美食家,说到底才是真正的吃货。我并不羡慕他们能有机会去接触各地的美食,最让我钦佩不已的莫过于品尝过后的那些评价。
好吧,“逛”过平遥之后,本文再说说关于平遥的那些“吃”。
平遥号称有108种小吃,餐饮特色以面食为主。
在明清一条街上可以品尝到平遥的当地风味小吃,但是价格稍贵。有人说山西的景区坑人,其实在中华大地上,哪个景区的物价都不会比火车站便宜,即使在国外也不例外。明清一条街是平遥古城景区里最繁华的一条街,两旁的古时建筑包罗万象,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游客熙熙攘攘,物价与繁华程度毫不例外地呈正比趋势。
范围内的饭店装修精致、情调浓郁、价格稍贵。当然,菜品的卖相和风味是没得挑的。主要的美食小吃有平遥牛肉,曹家熏肘,叫花鸡,碗托子,酱梅肉,平遥大烩菜,包皮面,握溜溜,油糕,煮疙瘩,糊塌子,剔尖,刀削面,剪刀面,搓鱼儿,石头饼,蘸尖尖,蘸片则,豆面抿尖,猫耳朵,玉米发糕,和和饭,切疙瘩,玉米窝窝头,拨烂子,凉糕,过油肉,菜饭,油茶,玉米黄煎,酒枣,拉面,馏圪蚪,干面饼子,黄菜火烧,莜面栲栳栳,水煎包,红面糊糊,擦圪蚪,豆腐脑等。
在平遥旅游,当然得去尝尝当地特色美食,平遥有什么好吃的呢?
平遥餐饮特色以面食为主,和山西大多数地方一样,一早一晚常以小米稀粥、馒头、烧饼为主;中午则是各色面食。
那么平遥古城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我来讲讲。
我们在平遥只有一个白天和两个晚上,根本不可能把这108种小吃全部品尝。
但值得一说的是,几顿饭中有两样是始终不会被遗漏的,那就是“醋和牛肉”。
中国有四大古城,分别是安徽徽州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
这四座城,我只有徽州古城没去过。丽江,去的时间很早,关于吃食已经记不清了。但对于平遥和阆中,这两座古城在吃的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那就是“醋和牛肉”。
我很纳闷这样的相似。
换句话说,这样的相似一定有其相似的文化、历史或地理等的特征。
先说醋。
爱吃醋的地方,一般都是水质含碱量偏高。吃醋,按照化学老师的说法可以中和反应。去年我在晋城与朋友吃饭时,更是被告知饭前要喝一碟醋。也怪,平时我基本远离味酸的食物,但那次却觉得很好喝。以至于那顿饭,喝醋比喝酒多。
平遥一带,显然水质是偏碱性的,以至于我们泡茶都需要外出买瓶装水。那阆中呢,饮用水来自江水,似乎水质还好吧。
阆中与平遥,南北不同的城市,为何同样嗜醋,我没搞懂。
爱喝醋,引申出的另一个问题,盛产醋。
盛产醋,说明有容易制醋的农作物。都是粮食醋,北方的醋可能原材料多为谷物和麦子,南方的多为米吧。米醋是白色近乎透明的么?米醋就是白醋么?
你看,若是深究,才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搞不懂。
所以说,做一名真正的“吃货”很不易。
据说平遥本身因为水的原因,加之平遥的商人奸诈,并不能生产好的陈醋;而邻近的介休却是陈醋发源地,他们所生产的醋是远近有名的。所以,平遥的醋概是因为商务往来而得名的。
再说牛肉。
古时,耕牛是作为生产工具被官方管制的。只有富裕的地方,只有富裕的地方富裕的人才能吃得到,吃得起。
能成为古城的,在古代也大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曾经商贾云集,富贵一方。从这点上看,阆中和平遥是相同的。吃以为常则优,吃多了,多吃了,自然就该寻思着怎么做最好吃。两座古城的牛肉,都是以“卤”为主,既方便家常便饭,又利于远途出行时携带。
你看古装剧或武侠小说,大多有类似这样的描写:店家,好酒一坛,牛肉三斤……!这样的说法,一则说明牛肉受欢迎,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吃牛肉”是一种时尚,是高档人士的享受。大侠么,自然要与常人不同。
阆中在四川,水田多,应该是水牛。平遥在山西,土田多,应该是黄牛。
黄牛肉与水牛肉又有什么区别呢?
实在是惭愧,我当时只记得吃了,忘记了细细品尝与区分。
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独特,色泽红润,绵香可口。在平遥几乎家家饭馆都有,其品牌众多,家家户户均为上品。《山西好风光》这首歌中就专门提到了平遥牛肉,空闲了您不妨找来听听。
平遥牛肉好吃,在于选用上好的牛腿部肉最精到地方煮熟后腌制而成,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做平遥牛肉最主要的制作过程概括起来有三个字:杀、腌、煮。平遥牛肉制作流程还是传统的工艺制作,小到宰牛、大到养牛,在刀法、选料、锅煮、时间、用水量甚至到节气等都十分有讲究。如果你走在平遥的道路上,路过的每家饭馆都会有这道菜。
晋陕以黄河相隔,估计相互之间也有民间的迁徙往来。
从这点上说,山西与陕北的饮食习惯很多还是相似的,尤其是面食,比如碗托,比如莜面。
平遥碗托是平遥自古以来的一种汉族特色风味面食小吃,具有面质筋道、爽滑可口的特点,有白面和荞面两种制作方法。
平遥的碗托由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民间流传,慈禧太后曾西下逃难,途经到平遥吃到此食物便赞不绝口,当场便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在当时名声大振,直到现在成为一种地方有名的特色小吃。
平遥碗托的制作方法是将稀释后的面粉盛在特定的小碟子中,加入秘制小料放在蒸笼里蒸熟后,取出放凉后再烹饪使用。它的烹饪食法有冷调、热炒两种。冷调是将多片碗托切成半寸宽的长条,倒入特制小料水食用,吃起来凉爽精道、光滑可口。热炒是将锅内放入油,加上豆芽、土豆丝。依个人口味选择,还可以加入麻花,火腿,猪大肠等。炒熟后香味四溢,诱人馋涎欲滴。要想尝其不同口味,不妨两样各来一碟,包你吃了一碗再来一碗。
又有莜面栲栳栳,是名副其实的民间小吃。
栲栳栳,实为“犒劳……”,现在的流传都是因为口头在口音方面的流传时间太久而失真。
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其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将莜面加以烧开的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在手掌上将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大约长10厘米,宽5厘米的舌型薄片卷出来的圆筒状就是它的大小。然后像蒸馒头一样蒸熟,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卤子(平遥人称“沾水水”)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栲栳栳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栲栳沾卤子吃,卤子一般有的是肉酱,也有用肉,土豆,茄子在一起炒在勾芡。另一种,是切开加菜炒着吃。
如果你来到平遥,这一定是你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
多年前,我去太原出差,对过油肉记忆深刻。
在平遥,我决定再次品尝古城版本的这道菜。
过油肉是最具特征的山西名菜之一,更是平遥地方菜之一。做法上选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蒜台、葱头炒过。此菜成品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山西人好吃醋,对醋的炒用在烹调中很有讲究。
仔细品尝每道菜,醋对菜的点睛,由不得你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四个字总结:恰到好处。
去山西,刀削面不能不吃。
吃刀削面,在临走前一晚的晚餐上才想起。也不怪我们,每一顿都吃的肚子鼓鼓,实在是没想起来。
刀削面,顾名思义全凭刀削而得名。以刀功和削技的绝妙而被称为“飞刀削面”,功艺精巧的厨师削出来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鱼儿跃”。刀削面中厚边薄,棱角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黏,越嚼越香,配浆汁、蘸陈醋同吃,极具风味。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数平遥。
零零散散说了这么多,才发现对于平遥的美食知之甚少。想要完整地说出来,很难。
或者说,吃的不少,关于吃的文化了解太少……白吃了。
归根到底,对于平遥美食我最中意的莫过于牛肉。
除去每顿正餐必点之外,临走前也不忘惦记着让店家打包一份。可惜天气较热,最终因担心变质而未随愿。
这份记想,还是留到心里吧,留给下一次的平遥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