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村】看中国江南民居的“七星八斗”布局

标签:
温州旅游芙蓉村古村落芙蓉村芙蓉村七星八斗江南民居芙蓉村杂谈 |
分类: 游乐中国 |
我去温州,空闲时朋友说要带我出去玩。
我问:去哪里?
他说:上次去了岩头村,这次就去芙蓉村吧。
还未等我再问,他又说:去吧,保证让你不虚此行!
温州市区出发到芙蓉古村,道路便捷。上诸永高速,枫林出口下高速,然后朝岩头方向。
过永嘉县城没多久,车子就开始沿着楠溪江行走。一路景色迷人,脑中禁不住去想黄公望大师所画的富春山居图。
眼前之景亦是如此,天青色烟雨轻描淡雅,山水间或疏密得当,好一幅江南山水意境。
又有不多久,远见视线尽头有奇特的山崖,如莲花盛开。其中有三个山峰相挨甚紧,犹如莲花三瓣,其形酷似。即便是从没有听说过“芙蓉三崖”的人们,也不可能不被山峰的奇特而吸引,以为是“芙蓉村”到了。我正待询问,朋友却抢先说:到了!看,就在那里!
其实沿着楠溪江这一带,许多村子都能得到芙蓉三崖的“惠顾”:下园村、芙蓉村、岩头村、溪南村等。这些村子都以芙蓉三崖借景:如芙蓉村的芙蓉池“水映芙蓉”、岩头村的丽水湖“水映三崖”……
有这么多村子都以芙蓉三崖为自豪,可是能抢先一步以“芙蓉”“注册”的,却只有芙蓉村。人们一听芙蓉村的名字,就觉得这里一定长满了芙蓉。其实芙蓉村里无芙蓉,只是借山上的景致罢了。
芙蓉三崖在芙蓉村的西南面,每天清晨太阳出山之时,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红,不光是形似芙蓉,颜色也很像。村子里有一个大水池,名叫“芙蓉池”,就是因为每天傍晚芙蓉峰都会倒映在池水中。
宋太平兴国年间,芙蓉村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距今以有1000多年。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另有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
芙蓉村的东门是村子的正门,从门的设置看,村于是封闭型的。村门一关,这个方向便没有通道可以出来。当然,这个村子不止这一个门,还有其它好几个门。历史上出于防御的需要,芙蓉村共有七座寨门,其东门是主入口。别小看这个门,它也是“老祖宗辈儿”的了。它建于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为二层阁楼式建筑,歇山顶。上为谯楼,下为大门。
东门进内,是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吉祥如意之义。主街中部南侧,凿一内湖,湖水清冽。
湖旁花木繁丽,芳香袭人,湖中建有亭树,石桥缀之。村内沿寨墙、道路引溪水。民宅布置水车众多,以沟通各“斗”形成的流动水系。宅边、道旁清流涓涓,环境优雅。
村中民宅大多系木质结构,以参差错落的屋顶,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尺度,白墙青瓦的明快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荫,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美。
与苍坡村以“笔墨纸砚”来布局相仿,芙蓉村是以“七星八斗”来布局的。
星,是指道路交汇处的方形平台;斗,是水渠交汇处的方形水池,是“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七星呈翼轸形分布,八斗为八卦形分布。道路与水系交叉纵横,成为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用处颇多:和平时期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可用来防火、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等。战争时期,“星”可以用来作指挥台,“斗”可以用来贮水以防火攻。
此外,七星八斗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芙蓉村的子孙后代人才辈出,犹如天上的星斗一般。由此看来,芙蓉村的先民们在设计村子的功能上,真是煞费苦心。
芙蓉村适合慢节奏的走,慢节奏的看。
只是很遗憾,同行的那么些人都急着去吃饭,我于是也只能变得行色匆匆了。
若干天后回家再看图,越发觉得有趣味。
后悔中只能一个劲儿地嗟叹:哎……再后悔,脑中又想:附近的丽水街和岩头村也是看过了,由此看来也算圆满。但更远处的梯田呢?廊桥呢?
温州,看来还得一去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