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陕西】旬阳-蜀河古镇:踏着汉江水路,追寻历史足迹

标签:
陕西旬阳旬阳蜀河古镇陕南蜀河古镇蜀河古镇陕西古镇 |
分类: 游乐中国 |
陈胖子说:去白河看看吧,汉江水风景绮丽,岸边烧烤独具风味……
小林子跟着补充:白河不错啊,妹子鲜亮可人,独揽陕南佳人之冠……
众人不再言语,齐刷刷转头看着他两人熠熠生辉的双眼,信了。
陕南地界,安康与汉中分守东西。
汉中,不熟;安康,很熟。
再以安康而论,又以安康以西较熟,紫阳、石泉、汉阴……安康以东,除去去过的黎坪稍微沾点边,其他的一概不清楚。
白河,就在安康以东,驱车高速,不过一两个小时。
但白河显然让大家失望了。
陈胖子说的汉水之岸,我们最终辗转找到了,但却被十几辆工程车所阻挡。
岸边,正在施工,尘土飞扬;地面,积水、稀泥……
走几步,深陷泥潭,急得连忙大呼:下车,请谨慎!
从岸边折返,去探究小林子所说的“陕南美女”。
县城不大,开着车东游西荡……兴许是来的时间不对,视野里看到的多是推着小车的菜农。
一声叹息过后,陈胖子与小林子不再言语了。
从白河返回安康,中途势必会路过旬阳。
当日傍晚,观日落美景,赏八卦江景……怡然自得之心情在此不多言表。
第二日,众人还在迷糊中享受晨间的舒坦时,小林子已经敲响了门:去蜀河古镇看看吧……真得不错!这次是真的!
我一直相信小林子是个诚实的人,昨天误报,估计是曾经看走了眼。想来闲着无事,还不如再信一次。
旬阳县城到蜀河古镇,是地道的山路。
崎岖婉转,但却不坎坷。
迎着朝阳,听着鸟鸣……开心自驾游。
蜀河古镇地处汉水之滨,依山傍水,与316国道相邻,距旬阳县城56km,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集镇。古往今来,蜀河镇都因经济发达、水路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称,是汉水流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由于蜀河口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水路船只上通安康、汉中,下达老河口、汉口,旱路有通往西安的骡马大道,尤以水路运输最为发达,一直是汉江上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经由明清两代的长期发展,商铺由几家发展到民国32年的69家,被称为当时旬阳的“钱窝”。
蜀河古镇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各异。最具代表性的有杨泗庙、黄州馆、清真寺。
位于汉江边悬崖上的杨泗庙,因其内供船工始祖杨泗爷,取名杨泗庙,名为杨泗庙实为船帮会馆。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杨泗庙,一则汉江滩多险急,修建此庙宇供奉船工始祖,祈求平安。二则过往船只到此停驻,可供休息、议事聚会。庙内有戏楼、小院、神殿,其建筑风格典雅大气,错落有致,结构合理,具有鲜明的南方建筑风格。杨泗庙的宏伟壮观有镶嵌在正门两侧的对联为证: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相传在汉江水运兴盛时期,杨泗庙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之氛围。
黄州馆是汉江上游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人会馆。
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坐西向东,依坡而筑。结构为砖木结构,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格局相符,具有浓厚的南方建筑特色。从史料看为清代黄州客商所建。从碑文“在蜀贸易之诸君倡举”、“历经数十载”、“几费经营”、“罄数千金”等可以想象到黄州馆建筑的时间之长、花费的资金之巨。黄州馆房高院深,每一块砖上都有“黄州馆”字样。正面外墙壁上镶着铁制的蝙蝠、鱼、鸟。石门墩上雕刻着鹿、鹤等。门前和台阶上有对称的石狮和报鼓,门顶上刻有狮子绣球、太极图,大门上有砖面阴文楷书“护国宫”三字,大门两侧有青瓷镶字对联:帝德兴和,想当年楚江声远,万古神功昭日月;帮历盛极,信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其对联做工精巧雅致,充分彰显秦风楚韵之绝唱。走进院内,里面是个四合院,分门楼、乐楼、拜殿和正殿。院内护栏有形态各异的狮子大象等石雕。房檐上的飞龙游凤,木刻精致,造型优美。整个建筑错落有致,设计之精心,构筑之巧妙,可谓独具匠心,美丽如一幅雕塑。
蜀河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来随着回族移民的渐渐增多,在清末民初又进行了扩建。清真寺算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四周绿荫掩漾,树木葱茏,有小溪绕寺而过。正门系砖砌牌坊式样的门楼,顶部装饰翼角飞檐,檐下壁面有莲花、菊花、海龟彩绘图案。门上中央悬置“清真寺”匾,两侧立柱刻“玉龙捧圣”纹样。寺内有礼拜堂,大殿、抱厦、天井、对亭厢房、门楼、厨房等30余间,均匀对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同时又有浓郁的南方建筑特色。
其实,说陕南,最根本的特色就在于“水”。
水路,商运……千百年来一直串连着陕南星星点点的若干城镇。
细细数来,现如今那些保留下来的地方,在古时也无一例外地承担着商贸往来的另一身份。
很想有机会把陕南好好地转转,顺着汉江,每一个码头……
探究每一个过去的故事,从古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