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地下藏兵洞,内有雄兵千千万

标签:
水洞沟地下藏兵洞红山堡银川旅游 |
分类: 游乐中国 |

在红山堡大峡谷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
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目前发掘出来的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
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能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
过去,由于没有开发,根本没有进洞游览的条件。人们只知道“藏兵洞”道路曲折,像迷宫一般,再加上洞顶坍塌,多处被土掩盖,洞内设有陷阱,可能还有蛇蝎盘距,所以人们轻易不敢进洞走远。洞内到底是何情景,无人能说得清。
这样,“藏兵洞”就成为一个十分神秘,人们望而生畏的去处。
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一般对洞内情况不熟的,很难走出去。洞中除洞道外,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大约是专供领兵长官住的。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有水井、灶房等,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土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因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可以是不怕水淹的。多年来,既便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真是叹为观止。
藏兵洞的修建既独具匠心,那么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明代鞑靼、瓦剌入居河套,灵州长城一线为明王朝在宁夏等地最北面的防守线,而红山堡一带地势平坦,便于敌骑大面积地展开,这一带就成为鞑靼等贵族率军南下的首攻之地。我们也知道鞑靼等贵族串骑南下的目的,主要是掳掠人口、财物,他们得手后迅速退走。因此,他们什么时候入攻,什么时候退走,全由他们视情况而定。但明中叶以后,筑长城只是全天候的被动防守。鞑靼、瓦剌贵族数次由灵州至盐州间拆墙南下,寇掠灵州宁夏(今银川)等,掳掠后退回北方。但几次拆墙南下,都不从红山堡入攻,大约红山堡有藏兵洞在内的立体防御工事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是红山堡一旦被围,守军进入藏兵洞,使军事斗争转入地下,有生力量得以保存,敌骑很难攻下。守军进入藏兵洞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这对闪击攻进,迅速掳掠后退走的敌骑显然不利。
二是敌骑入攻时,所打开的缺口,定可作为自己的退路。而红山堡守军一旦进入藏兵洞,在敌骑退却时,仍可出奇兵袭击。敌骑一旦掳掠得手,必带着大批生获的人口、牲畜、牛羊等,绝不似来攻时那样轻便,再要由洞内守军阻击顺利北撤,绝非易事,也可能洞内守军和已到援军已在这里布下战阵,这时敌骑退回更加不易。大约诸如此类吧,鞑靼、瓦剌贵族数次南下,都不从红山堡攻入,可能跟藏兵洞在军事上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