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陕南】-16-美味蒸盆子

标签:
蒸盆子紫阳美食安康 |
分类: 游乐中国 |

外出转悠,美食必不可少。
到紫阳,蒸盆子不能错过。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紫阳蒸盆子是陕西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锅隔火而蒸,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时间最少不能低于4小时。
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
紫阳蒸盆子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当年刘邦带军打仗行夜至紫阳县汉王城,当地军民为欢迎刘邦,特意找来厨师准备大摆宴席,可是军队第二天就要出发,七碟八碗的准备来不及,有聪明的厨师就将猪蹄、母鸡、和当地的黑木耳、莲莱等加入调料,一起放入大乌盆,用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刘邦大军闻香而醒,狼吞虎咽地吃了精光,个个精神焕发,刘邦大为赞赏,问厨师此为何名,厨师以前也从未这样做过,正为难时,猛看见桌上的大乌盆,灵机一动说此菜名叫“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被勤劳的紫阳人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中,作为紫阳人精神生活的承载,被赋子了团圆、富裕、希望等美好的含义,穷有穷做法,富有富做法,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反映了紫阳人们一直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很多民俗民风、民间文化因蒸盆子的传承而得以传承。





后一篇:【春】梦境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