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熊孩子

标签:
儿童教育春节杂谈 |
分类: 杂谈评论 |
熊,两个意思:名词,不乖、不听话;动词,教育、教训。
看到有人说,“否定熊孩子就是否定了曾经的自己”。我却不以为,因为我小的时候真的不是熊孩子。
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什么呢?
去了别人家要老老实实的坐着;家里有小孩的话要让着对方玩,哪怕对方比我大;进屋以后要问好,看见的都要问(有时问好时间长达一分钟,还有时中间忘了对方的名字);不能看到别人家东西好就要,即使别人给也不行;如果是吃的的话,爸妈同意了才能吃(自己一个人去的话至少要表现的非常真实的推辞一次);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除了厕所别的屋子都别进,让你进你才能进去;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是所有人都上桌、长辈开吃了决不能动筷子;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菜吃;不能在一盘菜中只挑肉吃;不能跨着好远的距离够着吃;如果是关系近的亲戚家(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叔叔、姑姑,各位姨…)要抢着帮干活……
所以说,我小的时候真的不是熊孩子。
但是谁在那个年龄都会有淘气的时候,只是我从来在走亲戚串门的时候都会乖乖的很听话,因为我知道一旦做错了就会被爸妈熊。
充其量,偶尔我会趁爸妈不在家时收集抽屉里的钢镚儿,攒足了去买小人儿书,或者拿妈妈做衣服划线用的粉笔在地上画画,或者敲打锅碗瓢盆听声音,再或者就是拿出爸爸工具箱里的各式工具学做小木匠…
我身边的那些同学、伙伴、朋友也是一样,在自己家怎么熊都成,一出门走亲戚绝对听话。最多就是孩子们太多了凑一起玩,偶尔会吵个架,大人们也没有管的必要,过后就好了。
我相信不只是我,我们这个年纪以及我们以上的人都是这样的。
我们理直气壮地熊熊孩子,因为我们曾经不是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