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麦积山石窟,相闻不如见面

标签:
麦积山石窟旅游 |
分类: 游乐中国 |
中间的两个,洛阳龙门石窟,无数次路过,只是远远地观望。后来景区扩大了,如不买票,眺望也成了往事。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很多次路过。向往已久,但始终未曾谋面。
这一次的冲动,我终于见到了麦积山石窟,所谓-相闻不如见面。
大约在冬季,景区是淡季,人少的出奇。
停车完毕,沿着步道行走。寒风清冽,感觉不错。天蓝蓝,虽树木稀廖,但对于这份景色却出奇的喜欢。
心中想着石窟的样子,会给我带来什么感觉。很多的喜鹊在身边飞啊飞的,我看着觉得她们的身材真是够壮实;但在停车场看到的那两只羊却被饿得快要爬上树。真是很有趣的对比。
那石窟分明就在眼前伫立,尽管我已经充分预估,但依旧出乎我的意料。
很壮观!
顺着道牌的指示,不停地向上走。
我们必须绕道最南面,那里是上山的起点。
个人觉得,到麦积山石窟一定在下午最好。
因为石窟的山体面向西,只有下午阳光才能照射得到。
你还是看不出石窟的规模吧,最起码当初我是这么想的。别急,下面随着照片我们一路看下去。
原先很小的洞窟,这时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枯树的氛围,开始营造历史的沧桑。数千年的积累,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沿着山体,建有不太宽的路面,一人行走略宽,二人并排恰恰好。
你也不会迷路,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
我慢慢行走,细细观赏。
其实只是看着惊险,真正走在上面也就忘了。
水泥路面,铁栏杆。
这山体的质地,看起来并不是很结实。
很多次我都在想,这么多年他又是如何几乎完整的被保存下来。
可以先看看介绍,再从窗口打望欣赏。
冬季的阳光,角度较大。这样的条件,让你一般都看不到石窟内的全景。
你若细看,可以看见他们的表情,每一座都不一样,而还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
隔着铁丝网,我用手机拍的很辛苦。
而换了角度与高度,看大佛的样子也迥然不同。
于是只能用这个方式,你必须得踩着梯子爬上去看。
看起来很安详,像是在思索着什么问题。
而右手,那手指看起来真是够纤细。
那是修建时,为了施工时搭建架子而凿的孔洞。
类似这样罗列在山体上的,也有一些。
可能是出于保护的原因,他们目前都被加了屋檐。但即使是这样,风吹日晒也不可避免。
他们密密匝匝的伫立,看起来很有趣。
而这些,也只有你走近了才能看见;在山下我曾很认真的观望,似乎只能看见大的石窟而已。
佛,在面纱后,沐浴阳光。
山岩上的这棵松树,斜探着身体也在看着我。
远处山野,白雪皑皑。
你还能看见他们身上的彩绘,尽管色调很淡。
一溜的排开,约有二十米左右。
看出来了吗,似乎是泥塑的。
偶尔一束阳光的照射,都让我兴奋不已。
很多次,我默默地说--太壮观了!太美了!
麦积山石窟值得你去看看,而且越早越好。
你看上图就知道,他们真的已经快离开了。也许,只是未来某一天的一个小震动。
是那么种感觉,恬淡而闲适;有没有蒙娜丽莎的感觉?
还是那尊佛,他正看着我。
山上的风很大,呼呼作响,但此时的感觉却惊人的好。
除了对视的默契,还有满心的感动。
但是你却不得不快速奔跑,因为阳光的速度太快了。
稍晚,你可能还能看见石窟,但石窟里的佛你却没法看见他们在阳光下的姿态。
即使是这样,每一个石窟里的佛,你也只能看见局部;除非你站立在某个石窟前,从中午到傍晚。
据说很久前有一位县太爷来此,看完这一溜的佛像后,想到另一侧却发现没有路。
于是不得已在那里开了很小的石洞,钻过去。
这种造型,是不是第一次见?
还是传说,就是说那只羊怎么作乱,怎么被佛收拾的故事。
细细观赏吧,除了佛的面容,还有彩绘的精致。
居高临下,意气风发。
这是历史的语言,等着你看,等着你想。
我想到了单之蔷写郭亮的那句话-悬崖上的飘窗。
铁丝网被完全覆盖,你根本看不到任何。
在山下听导游说了,里面的石窟也是重点保护。
居中的石窟,即使我踮着脚尖也只看到一点。
但,他还是一尊佛。
我看了旁边的告示,完工日期是2015年。
心里的感触很大,有些舍不得离开。
也是,如此完全裸露,风吹日晒。
很小,是吧?但很有趣。
我只慢了半分钟,阳光就从佛的面部下移了。
那些小石窟,几乎是看不到里面的样子,因为阳光根本就照射不进去。
据说当时以她为模特时,她让雕像师傅生气了,于是那个师傅就有意丑化了她。
幸亏我不胖,动作很便捷,呵呵。
除了本身的彩绘之外,还有很独特的供养人。
看不见?-因为镜头拍不全。
左侧也有一个,此时正在黑暗中。
我知道,必须加紧下山了。
那么,春季来麦积山看,也一定会很美吧?
归途,我一路都在喜悦中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