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看龙:龙腾荐福--陕西龙文化精品展

标签:
龙年看龙龙文化展览小雁塔荐福寺 |
分类: 街头随拍 |
龙是中国古代对多种动物和自然天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神物。数千年来,龙不但被视为自然界中一种实有动物,还被视为有种种呼风唤雨、行云播雾、驾驭雷电功能的瑞兽。
随着朝代的更迭,文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转移模写的范本龙和各种随时尚观念变异的龙的迁演系列。这些不同风格形态的龙形象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传统文化气质。
如今,龙不但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分发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龙这个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集体的智慧产物,也将鼓舞和鞭策龙的传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新的历史奇迹。
2012年适逢中国传统农历龙年,在小雁塔荐福寺景区内的博物馆里同时也举办了《龙腾荐福--陕西龙文化精品展》。这些展品品类繁多、珍品云集,类别及演变顺序完整,集中展示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龙的文化发展历程。
龙形进化
考古发掘表明,9000多年前的东北辽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相当成熟的龙的形象。先秦时期的龙基本上保持着怪异神兽的体态。汉唐时期,龙的形象逐步神话,龙体变长,造型雍容华美,矫若流云,姿态奔放雄健,突出了雄浑的气势与协调的美感。两宋之后的龙轻灵矫健、俊雅脱俗,具有强烈的艺术化和图案化色彩,同时又呈现出庄严雄伟的风格。
从青铜器上古朴多变的龙纹,到宫殿之上庄严的龙...龙的演变史也象征着中国龙文化的新路历程。
龙形***---此字不认识--上面一个繁体字“车”,下面一个“口”。
唐(618--907年)
通天龙福
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膜拜,先民们创造出龙这种可以通天彻地、降祸布福的神兽。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能够带着先民的灵魂飞向天堂,给人间带来幸福吉祥。
龙的起源与宗教基本上是同步的,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诸多器物上的龙纹就是原始宗教初起时自然崇拜的反应。秦汉以后,随着佛道两教的广泛流行,龙的神性逐渐融入其中,成为宗教代言的一只通天神兽。
龙驭威仪
龙是中国古代礼仪活动中神格最高的通天神兽,具有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含义。
汉唐时,龙成为人间帝王比附、象征的对象。宋代以后,龙的“比帝”的神性得到加强。元、明、清三代明文规定了帝王对龙纹,尤其是五爪大龙的垄断权,龙遂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民间对龙的崇拜也不断推进,进一步加强了龙在政治领域的象征意义。
龙翔人间
千百年来,龙一直是风调雨顺、吉祥昌乐的象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许多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与古代习俗,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领域中的绘画、书法,民俗节日方面的祈雨、舞龙、赛龙舟等,龙纹还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活用品、家用器具、服饰、建筑、墓葬等物体上被寓意吉祥。
尽管历史的风云不断变换,龙与中国人的生活却一代代依旧血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