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爱与救赎的故事

标签:
金陵十三钗影评爱与救赎杂谈 |
分类: 书影天地 |
作为一名每天晚上必看一部电影的影迷来说,张艺谋大导演的电影不可不看。尤其是号称6亿元的大投资,更是让人充满好奇。
果不然,影片开始的片段就和我想象的一样。匆忙而慌乱的人群,随着枪声在大屏幕上不断晃动。而当烟雾渐渐散去后,一群女学生跑到了面前。浓浓的南京口音,直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
影片正式开始,人物陆续进场。
一座教堂,贯穿了整部电影。
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还有一个原本落魄的美国人约翰为了生存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还是为了生存,他们之间一开始就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价值取向而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不信任、猜疑、自私,继而是相互利用,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在人物的精彩演出下将观众不自觉地带入影片的叙述中。另一个场景里,一小队中国士兵正在与鬼子进行巷战。而随着士兵们的不断牺牲,伤病也加入到教堂的环境中。
一方面,作为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必须有战争大场面来营造氛围。另一方面,伤病的到来也是为了人物心理变化做足了铺垫。女学生在鬼子的追逐下,救了占用她们藏身之处的风尘女子;伤病,让豆蔻想起了自己的弟弟;约翰对玉墨的好感...种种事情的发生,让人物的心理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而不动声色的拧在了一起。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武戏,用大场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那么,后半部分则是文戏,在人物的语言与表情的暗示下不断洗刷和质问着所有人的心。
影片并没有歌颂爱国保国这样的主题,反而不断深化强调个人生存的想法。是的,似乎只有在人面临生与死之时时,心灵的最后抉择才更能感召观众。救赎和爱,作为这部电影的主题,直到十三位风尘女子挺身而出时终于被大大地刻写在屏幕上。而此时,所有教堂内的人的关系也由原先的不信任而变成相熟相知。约翰,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自始至终的将不同人穿插连接在一起。而也就是因为他个人的彻底转变,才使得所有人开始为爱而团结在一起。
约翰问浦生,耶稣说人们都是平等的,我这么做是否是错误的...?这一句台词似乎是在向观众刻意强调电影主题,看似有些多余。而现在再去回想,却发现含义不穷。是救赎,现在做的,就是为了弥补以往的错。这样的观点,似乎更能迎合西方观众的想法。还有“玉墨”这个名字,也充分反映了导演费尽思量。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即使身为墨,却也能做得堪比玉之清白。
不得不佩服张易谋,类似这样的细节在整个电影中比比皆是。
十三钗走了,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带着人性的光辉,也同时带着曾经的幻想。
十三钗走了,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成去,去完成她们心中的那份救赎与爱。
电影并没有交代十三钗走之后的结果,因为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结局。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善良的角落和土地,一旦种子播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
金陵十三钗,爱与救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