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3-诱惑之美,洋人的高跟鞋情节

标签:
欧洲瓷器展西安博物院东风西渐鞋 |
分类: 游乐中国 |
欧洲瓷器展中让观众最爱不释手的展品当属一组小若拇指、大若手臂的特色瓷鞋。
这些瓷鞋的造型生动可爱、款式多样,既有纤细秀美的高跟鞋,又有舒适耐穿的圆头大靴子。即便是高跟鞋的款式也是不胜枚举,尤其是鞋跟,尖的、钝的、宽的、窄的,各有千秋,体现了古代欧洲不同时期的时尚流行方向。
你看这些瓷鞋,不仅形状各异,而且色彩绚丽。有雕花刻人的彩绘瓷鞋,有蓝白相间的青花瓷鞋;或是简约平底鞋,或是花俏高跟鞋。从这些瓷鞋中,隐约透露出200多年前欧洲人的流行风尚。一些款式和色彩,甚至影响今天的风格,至今不失经典。
细细的端量,这些瓷质鞋子的风采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再三。
关於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於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还有一种传说是,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双奇特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著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高跟鞋在一开始其鞋跟很低,且多漆成红色(红鞋跟一直流行到18世纪,但不包括靴子)。另外,在鞋面的造型上,由原先以蔷薇花装饰,约到17世纪中期逐渐为华丽的丝带扎成的蝴蝶结取代。
进入18世纪,法国皇宫中的女人脚下皆高出三寸。当时流行洛可可风,在服饰上强调华丽,而女性高跟鞋的样式也产生变化。1730年时女性鞋跟朝向细根发展,一般称为「蓬巴杜鞋跟」或「法国鞋跟」,鞋头以尖头为主。这种高跟鞋从法国传到美国,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风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