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一个外地人眼中的美丽映像

标签:
宽窄巷子成都旅游 |
分类: 游乐中国 |
这是宽窄巷子入口处的围墙,那里有介绍的图文。我在想,一个外地人如果第一次到宽窄巷子,那么一定会先在这里看看大致的情况吧。假想,这时最好有一位手拿遮阳伞的少女,一身白裙,静静地站在那里端望。
于是,我等着,等着镜头里出现一位点睛的人物出现。
一波又一波的人在画面中伫立,然后走开。要么不符合人物要求,要么画面杂乱,要么转瞬即逝而来不及拍...
直到衬衣被汗水全部浸湿,我终于明白-艺术创作很艰难!
呵呵,最后当这两位女士走进镜头时,我果断的按下快门--宽窄巷子,一个外地人眼中的美丽映像。
话说,这是第二次到成都。
去年元旦三天,急匆匆的美食行;只去了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青城山...就连春熙路上打望美女,也是急匆匆,哈哈。
所以,这次到成都,无论再忙,也一定要去这“最成都”的宽窄巷子。
第一次接触宽窄巷子,感觉很温柔、很温情的地方,尽管只是在白天。
那天下午4点开会完毕,直接打车奔向宽窄巷子,4:30到达。一个人边走边拍,完整的转了一圈,差不多到了5:30左右。这个时候的我左右为难:很想在夜色中欣赏她的美,可是又担心被她的美所魅惑;巷子里,三三两两的情侣闲坐在茶椅,温馨的场面。
哦,我知道我为啥急着想走了,原来我有些想家了...
宽窄巷子,那份浪漫属于成都;我们只能观望,然后在想象中沉醉。
下车,眼前一溜的大巴车。
附近的街口水池边,几个刚放学的小孩子嬉闹着,很阳光。
把巷子当成文化来宣传,这是成都人的本领,挺好。
听着周围人的口音,大多数都是外地人。
也许没到夜晚,成都人的夜生活还未开始。
如我一样的拍客,都是长镜头,看得人眼羡。
除了式样,名字也是极致追求风雅、艺术、玄幻,总之看不懂意思的占了多数。
走马观花,大多数的游人如同我一样,只是接触了巷子文化的最表面。
而略显吵杂的说话声,又让巷子多了些浮躁。
应该是月夜,还有轻风温柔浮动才对;灯影缥缈,人影婆娑,喃喃细语最温情。
要么,将实景放在中心;要么,就得靠后期的裁图。
红玫瑰与白玫瑰,巷子里的故事正在发生...
快门速度慢,这个就不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不过,这确实给抓拍(偷拍)带来不少难度:(
还有兵马俑,搞笑哈。
门上的两个字我都不认识--到了宽窄巷子,才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多低。
其实这一张,我也有想拍右侧那两位喝茶人的想法,只是没敢将镜头正对人家。
这个拍摄,必须蹲下来,否则自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画面中。
锦里,当初曾拍了一堆的葫芦特写。
成都,产葫芦吗?
吉祥如意
合影,十元;幸亏拍他们不要钱。
门口没有接待,估计进去的都是熟客。
如果是晚上,绝对地吸引眼球,赞一个。
那个壮男走近镜头,着装与姿态,很适合。
那些让人看景后,又有很多想法的景致,最让人钦佩。
正好在搞装修,实话实说,宽窄巷子给我带来不少设计灵感哈。
走近了看,原来是卖旱烟的。算是表演秀吧,边玩边赚钱。
这一处,正在展出“笑脸”。
形象不太好,毕竟还有外宾在转悠呢。
这个时候还应该有古琴声从窗口传出,很幽怨的那种。
据说这一处很有名,很多大腕都曾经光临。
--“白天不懂夜的黑”?
每一张都仔细看过,很有趣的生活抓拍。
个人感觉,如果是雨后或是小雨时,傍晚独自漫步小巷,更有情调。
这个任务就交给成都的博友了,等有空时找个机会拍了给俺看看哈。
好像是通往另一个巷子的,咱没去。
那么窄巷子在我看来,则更多的表现了舶来文化;后者说中西结合。
一宽一窄,一茶一咖啡,白天和黑夜,现实与浪漫。
透过镜头看画面,还有一丝金色的味道,很生活。
只看,不吃。
但看着周围人那么多,师傅嘻嘻哈哈的,于是作罢--担心他手抖,我疼。
为了不占图文的地方,学着博友的方法做一下排列组合。
应该着古装了,那才有情调和氛围。
最后,附上博友叶子2010年所发的宽窄巷子的图文:闲逛成都宽窄巷子---川行记。
抽空看看哈,不同视角、不同感觉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