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画

标签:
立体画立体相机立体摄影原理 |
分类: 杂谈评论 |
“对于一幅可以用肉眼很容易、很轻松看清楚的立体画,如果用相机拍,能否还有立体的效果?”
结果很失望,大家基本没回答。或许是问题太幼稚、太简单的原因吧。
其实,这个问题我昨天再想想的时候,也忍不住乐了--这真是个太太愚蠢的问题。
试想,生活中我们每天看到的景象不都是立体的吗?但是拍出来的效果却不是立体的。
答案,自然分晓。
但,这却让我有了很大的兴趣,去了解下立体拍摄的原理所在...
(上图,是翻拍的立体画;您看看,有立体的效果吗?)
以下文字,摘自百度搜索,共同学习:
立体摄影扫盲之一: 立体摄影的原理
让我们用人类的视觉原理来理解一下立体摄影的技术原理。人类的眼睛就像是一套功能完整的摄影系统,具有变焦镜头、可变光圈以及能将光信号转变成大脑可以识别的电信号。在二维图像中(如一张普通的平面照片),利用物体提供的有关尺寸和重叠等视觉线索,我们可以“判断出”位于背景前这些物体的前后排列次序,但是却无法知道它们之间究竟距离多远。
幸好我们人类拥有了两只眼睛,并且都长在前面的脸部,呈左右排列,间隔约为65mm。在我们观察物体时,由于两只眼睛所处的角度有略微不同,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还是有略微差别的,我们的大脑将这两幅画面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深度的视觉画面。这个综合处理的过程十分迅速,并且天衣无缝。
更为重要的是,大脑能够根据接受到的两幅图像中同一物体之间位差的大小判断出此物体的深度和远近,距离眼睛越远,位差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整个过程就被称为是立体视觉(stereo vision),起源于希腊语中的"stereos",意思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形状或固体等。立体视法(Stereoscopy)就是指同一物体的两张具有轻微角度差别的照片放在一起(分别用左右双眼)观看,得到一种深度的感觉,从而产生常规立体视觉的方法。那么(最基本)立体摄影就是(模拟双眼的位置)从左右两个具有轻微角度差异的观察点分别拍摄同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幅照片以同样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左右眼睛分别观看左视觉和右视觉的照片,通过大脑的合成处理,我们就获得了与人眼直接观看被摄物体完全一致的、有立体深度的立体画面。
立体摄影扫盲之二: 立体图象的重现与观看
下面分别介绍四种主流的立体图象重现与观看方法:
第一种:
分色:分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让某些颜色的光只进入左眼,另一部分只进入右眼。我们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共有4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感觉亮度的细胞,另外三种用于感知颜色,分别可以感知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感知其它颜色是根据这三种颜色推理出来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要注意这和美术上讲的红、黄、蓝三原色是不同的,后者是颜料的调和,而前者是光的调和。
显示器就是通过组合这三元色来显示上亿种颜色的,计算机内的图像资料也大多是用三原色的方式储存的。分色技术在第一次过滤时要把左眼画面中的蓝色、绿色去除,右眼画面中的红色去除,再将处理过的这两套画面叠合起来,但不完全重叠,左眼画面要稍微偏左边一些,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过滤。第二次过滤是观众带上专用的滤色眼镜,眼镜的左边镜片为红色,右边的镜片是蓝色或绿色,由于右眼画面同时保留了蓝色和绿色的信息,因此右边的镜片不管是蓝色还是绿色都是一样的。
注意,也有一些眼镜是右边为红色,这样第一次过滤时也要对调过来,购买产品时一般都会附赠配套的滤色眼镜,因此标准不统一也不用在意。以红、绿眼镜为例,红、绿两色互补,红色镜片会削弱画面中的绿色,绿色镜片削弱画面中的红色,这样就确保了两套画面只被相应的眼睛看到。其实准确的说是红、青两色互补,青介于绿和蓝之间,因此戴红、蓝眼镜也是一样的道理。目前,分色技术的第一次滤色已经开始用计算机来完成了,按上述方法滤色后的片源可直接制作成DVD等音像制品,在任何彩色显示器上都可以播放。
第二种:
分光:常见的光源都会随机发出自然光和偏振光,分光技术是用偏光滤镜或偏光片滤除特定角度偏振光以外的所有光,让0度的偏振光只进入右眼,90度的偏振光只进入左眼(也可用45度和135度的偏振光搭配)。两种偏振光分别搭载着两套画面,观众须带上专用的偏光眼镜,眼镜的两片镜片由偏光滤镜或偏光片制成,分别可以让0度和90度的偏振光通过,这样就完成了第二次过滤。目前,分光技术的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投影机上,早期必须使用双投影机加偏振光滤镜的方案,现在已经可以用单投影机来实现,不过都必须配合不破坏偏振光的金属投影幕才能使用。
第三种:
分时:分时技术是将两套画面在不同的时间播放,显示器在第一次刷新时播放左眼画面,同时用专用的眼镜遮住观看者的右眼,下一次刷新时播放右眼画面,并遮住观看者的左眼。按照上述方法将两套画面以极快的速度切换,在人眼视觉暂留特性的作用下就合成了连续的画面。目前,用于遮住左右眼的眼镜用的都是液晶板,因此也被称为液晶快门眼镜,早期曾用过机械眼镜。
第四种:
光栅:光栅技术和前三种差别较大,它是将屏幕划分成一条条垂直方向上的栅条,栅条交错显示左眼和右眼的画面,如1、3、5…显示左眼画面,2、4、6…显示右眼画面。然后在屏幕和观众之间设一层“视差障碍”,它也是由垂直方向上的栅条组成的,对于液晶这类有背光结构的显示器来说,视察障碍也可设在背光板和液晶板之间。视察障碍的作用是阻挡视线,如图,它遮住了两眼视线交点以外的部分,使左眼看到的栅条右眼看不到,右眼看到的左眼又看不到。不过,如果观看者的位置改变的话,那么视差障碍位置也要随之改变。为了方便移动视差障碍,小型光栅显示器都是采用液晶板来作为视差障碍的,而检测观看者位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观看者头上戴一个定位设备,另一种是用两个摄像头像人眼一样的定位。
立体摄影扫盲之三: 双镜头立体相机拍摄与立体图片重现
上述几种立体图片的拍摄与观看方式,由于制作过程的复杂及技术的难度,不适合一般影友采用。下面介绍的方法,则比较适合立体发烧友们采用。而且,单纯就立体图片的观看效果(立体深度及画面精度)而言,下面的方法也是最好的。
双镜头立体相机
使用双镜头立体相机拍摄一对(左右两张反转片)立体照片,然后通过立体观片器直接观看立体效果。
注意:这里所说的双镜头立体相机所拍出的左右两张立体照片,不是指红青分色立体照片。单独任何一张,都与普通的反转片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因为左右视角差的原因,后期通过立体观片器可以还原出与拍摄现场完全一致的立体效果。而且,你同时看到的是两张反转片,就所得的信息量而言,是普通反转片的两倍。
双镜头立体相机其实就是完全模拟人的两只眼睛的原理。它的两只镜头左右排列,两只镜头中轴线相距65mm(普通人的两只眼睛相距就是65mm)。每只镜头都有单独的光圈与快门,通过机械联动装置,使两只镜头的对焦、光圈与快门调整实现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