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中游华清

(2009-08-09 18:23:40)
标签:

华清池

贵妃沐浴

骊山

御汤

分类: 游乐中国

雨中游华清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的临潼区,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早在3000年前,西周的周幽王就在这里修建了“骊宫”,之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又依骊山的山势增建宫殿,并修建了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公元747年,新宫落成,李隆基赐名--华清宫。

由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亲信大臣在这里避暑、处理朝政并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所以华清宫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

后来因为宫里很多温泉浴池,所以又叫做“华清池”,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围绕朝代的兴亡更替,华清池的盛衰变迁,文人墨客寻古觅幽,感叹咏怀,创作了《长恨歌》等无数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成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中游华清

1、出了五间厅,顺着坡道向下一拐,眼前顿时开阔。

绿的是池水,绿的是荷叶,绿的是一圈圈荡起的涟漪。

这里就是华清池了,不过却是庞大园林中的一个小角落。

 

雨中游华清

2、一抹青山、一池碧水、一间小亭,还有摇摆在你身边的挂于树梢的青石榴...

轻轻的雨丝,温柔的抚摸着你的脸颊,很舒适的感觉。

如果有时间,真想在这里好好地品味一下大唐的味道。

因为没时间,所以还得接着向前走。

 

雨中游华清

3、回眸,与这满池青绿的荷叶做一次深深的对视

--无花也娇艳。

水面的涟漪,或许是情感碰撞的悸动吧。

在华清池,你总会不自觉的回想大唐往事,夜雨笛音...

 

雨中游华清

4、绕过几个小湾,向园中另一处景致走去。

中间最大的池水旁,是“华清池”的石碑。

 随手一张,亭子歪了,石碑却是正的--呵呵。

 

雨中游华清

5、这一汪池水,就是华清池了。

换了很多个角度看,却不觉得怎么胜美。

许是天气的原因?我问自己。

自从“五汤”发现以来,华清池本身已经渐渐失宠,少了很多维护和雕琢,成了徒具名声的陪伴。

 

雨中游华清

6、沿着池边走,每个角度换来不同的风景。

这边看亭台楼榭,那边望树影婆娑。

“龙湖镜天”,现代人的作品。

 

雨中游华清

7、一条小路,通向不知名的园林一偶。

人很少,这才是游华清池的绝佳机会--可惜我没时间。

 

雨中游华清

8、路边的果树,在细雨的滋润下,等待着秋天的丰收。

石榴、苹果,还有这个我看起来像是梨的水果。

 树很矮,不经意间就会碰到头顶;我得小心些才好--于是,穿行间我不停地向他们低头示意。

 

雨中游华清

9、华清池水,原本清澈;如今,成了夜晚表演的舞台。

每晚,大型歌舞剧“长恨歌”将在此表演,最低价280元/人。

你现在看到的水面下的木板,就是舞女们婀娜起舞的殿台。

外地的游客到华清池,现在一般都选择傍晚时刻,为的就是欣赏这部长兴不衰的爱情剧作。

 

雨中游华清

10、拉张近景,看池水对面的工人正在紧张的布置舞台。

夜色降临,这里将是灯火璀璨的景象,玄宗与贵妃将在此歌舞缠绵。

历史的遗迹,因现代的元素而再次焕发活力--好事?坏事?

 

雨中游华清

11、这是华清池最经典的角度了。

六岁的时候,我曾在此留影一张。

那张黑白照片,到如今也是我对华清池最为深刻和最美好的记忆。

如果有人说,他曾很早前到过华清池;我敢肯定,这里一定曾经有过他的身影。

是吗?

 

雨中游华清

12、向西走,是通往“芙蓉园”的道路。

这一边游人少了很多,时间不早了,该回家的已经向门口走去,等着看“长恨歌”的还在路上呢。

 

雨中游华清

13、回头,看雨雾中的骊山。

再等两个小时,骊山也将再次观望一场伟大的爱情故事在这里上演。

 

雨中游华清

14、到华清池,是要洗温泉的。

如果没时间泡温泉,如果不嫌弃,您还可以在这里免费用温泉浴足。

我呢,只是看一看、拍一拍。

温泉能治脚气吗?---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雨中游华清

15、终点回到起点,看到“御汤”。

华清池只是贵妃沐浴的花园所在,并不是洗浴的场所。

要看贵妃戏水的地方,就得去“御汤”,那里有真正的遗址让您一饱眼福。

我们明天再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