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陕西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展-3-面花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民间艺术面花合阳面花渭北面花黄陵面花 |
分类: 游乐中国 |
陕西人喜食面,一包面粉,在他们手下会被做出各种不同的面食。
馒头作为其日常食用面食的一种,更是被做的花样翻新;面花,就是其中的一种。
面花,又称花馍、礼馍,在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中一带,尤其是咸阳、渭南等地,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面花。
作为馒头的一种升华,面花集中体现了陕西人的面食文化。
据记载,面花最早被用于祭祀,以后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日祝寿、婚丧嫁娶、民间送礼等等。
尤其是民间送礼,在陕西的农村,至今仍保留着送礼送面花这一习俗,且一年四季不同季节、不同节气、不同节日、不同对象,所送的面花内容不一。
面花从其制作工艺上大致分为蒸制和烙制两大类,其中尤以蒸制的种类繁多。蒸的面花又叫花糕,农村的花糕有几十、上百种,而且全省各地,一个乡,甚至一个村相邻的两家人做出来的花糕都有所不同。
陕西的面花历史可以追溯的西周时期。到汉唐时期,陕西的面花已经发展到了高峰,并且开始出现在一些大型宴会中。《陕西烹饪大典》中记载,唐中宗时宰相韦巨源“烧尾宴”中的“素蒸音声部”,就是一组用面团捏塑造型,经蒸制而成的面花,其造型是将面团分为70份,共捏成70个美如仙女的面人,有手持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的乐妓,有身着舞衣,翩翩起舞的歌舞妓,上席时按乐舞演奏的章法安放各自位置,组成一个大型的乐舞场面,让赴宴的宾客观赏品鉴之后,再下筷一个一个吃掉。这种面花已达到一个十分高的境界,将面花升华为一种面点艺术。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面花在陕西十分普及,下到黎民百姓,上可至达官贵人。
1、渭北面花
2、黄陵面花
3、合阳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