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背后的秘密

标签:
东林书院顾宪成解密万历杂谈 |
分类: 书影天地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诗,我们曾在中学时就已经熟读于心。从那时起,开创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就作为爱国人士,在脑海中留下伟大的印象。
直到今天,出差间隙在读《明朝那些事儿》(六)时,在读到万历皇帝因为立太子与群臣僵持不下时,顾宪成作为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才再次出现在我的眼中。不过,这一次按照作者“当前明月”的看法确实作为反面人物而出现。
作者写到:
“因为在顾宪成背后,是一片深不可测的黑夜”…“我认为,在那片黑暗中,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顾宪成因为推荐了与万历作对的王家坪而被皇帝打发回家,于是这位同志下野后在无锡老家成立了讲习所,名为“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因为院长顾先生的思想导向,在今后十几年间,焕发了不可思议的魔力,成就了一种威力强大的信仰,那些相信或接受的信徒,历史上成为“东林党”。
围绕立太子的“争国本”事件是万历年间最激烈、最复杂的政治事件,供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多达三百多位。这场整治斗争的最大副产品,就是“东林党”。
后来,万历请回乡的王锡爵出山。王首辅写了密信托仆人送交皇帝,不想被李三才(东林点将录排位第一名)偷窃。而李三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受了顾宪成的指示。
作者历经多番详细考证,在史料中找到了顾先生当年的一篇文章。上面有这样一段话:木偶兰溪、四明、婴儿山阴、新建而已,乃在遏娄江之出尔。作者看后说—我读了之后,毛骨悚然(实乃策反之心啊)。顾先生作为一位普通的老百姓,把当朝的大臣比作婴儿、木偶;一个普通老百姓能牛到这个份上,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个平民,身居京城万里之外,还念念不忘“国家大事”,按照作者的说法就是“大逆不道”了。因为他的真正用心在于谋权、夺权。
让我们再次重复回忆一下那首诗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看似杂乱无章的万历年间,在无休止的争斗与吵闹中,一股暗流正在涌动,在沉默中集结,慢慢伸出手,操纵着所有的一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背后的秘密,就是不可告人的夺权!
08年夏,无锡,东林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