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边城”

标签:
《边城》湘西翠翠沈从文杂谈 |
分类: 书影天地 |
有想看“边城”的想法,大概起源于半年以前。
有一次回家看望妈妈,无意中翻看小侄女的语文书,发现课外阅读栏目中有一段描写特别感人。仔细看了介绍,原来是摘选自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另一次的欲望却是在不久前。有天下午无聊,懒散地浏览新浪的读书频道,恰恰首页正在介绍沈先生的《湘行散记》。短短的笔触再次触动我的内心。
迫不及待地,当天就先打印了“家书”系列。薄薄的几十页,在接下来出差的途中被细细地品味了。
上几周,终于买来《边城》。
每一晚,她是我临睡前的最后一个亲密接触。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像是触及到什么,是童年某个太阳温暖的下午,还是现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