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水立方广播中心新闻中心国体鸟巢爱在中国行 |
分类: 游乐中国 |
这一篇,我们接着来,从“走近水立方”开始...
水立方周围的防护栏设置的比较人性化,原因是并没有将附近的广场一并围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游人可以更近的观看。
比如我,最近30米,欣赏晶莹剔透的水立方。
这样热的中午,水立方周围的游人并不多;相反,外国友人的身影倒随处可见。
帮两位老外拍了合影后,我开始从各个角度欣赏。
这个角度不错,可以同时收纳水立方和鸟巢。
车辆在防护栏的内侧,看来都是工程实施人员的。
---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呵呵,这一张怎样?
同事看了说:啊,怎么看起来就像是很多水正在倒入水立方...
的确如此,那时的云美的令人窒息。
每一个角度,似乎都可以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
看看这一张的云,又像是水立方中散射出来的璀璨光芒。
还有很多的临时房搭建在周围,但是却很整齐、干净,地面也没有任何纸片等。
不过,仔细看了水立方的外表---
很多“晶状表面”看起来有些发黑,不知道是灰尘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
工程车正在紧张施工,在装路灯呢。
我可以想象:夜晚,当那些灯光亮起来的时候,水立方是何等的漂亮。
奥运中心办公楼很伟岸!
靠西的一面却基本看不到窗户,墙体外露的几乎全是水泥面。
为什么呢?(答案下面揭晓)
远远的看见MPC--主新闻中心。
主新闻中心将是采访报道奥运会的5600名注册文字、摄影记者和未获转播权的转播机构的工作总部,
设有文字记者工作间、摄影记者工作间、新闻发布厅、出租空间以及餐饮等服务设施,
赛时将24小时为媒体提供报道奥运会所需各类信息服务及各项配套设施。
奥运期间,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各代表团将在这里举行400余场各类新闻发布会。
一长排江淮SUV整齐地停靠在停车场,车牌也几乎是连号的。
不难想象,它们一定是赞助商提供的。
顺着北辰西路走到尽头,已经无路可去。
宽阔的路中央设置了路障,武警开始检查证件、身份核实后方可放行。
一列人马走向大轿车,这些可能是被拒绝的吧。
这些漂亮的建筑就是奥运村了。
奥运村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公寓及配套设施。
奥运会期间将作为运动员、教练员的公寓使用。
奥运村的斜对面是中国科学院奥运科技大厦
---很奇怪的机构。
MPC的旁边是IBC--国际广播中心。
IBC是采访报道奥运会的广播电视媒体人员工作总部,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是奥运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广播中心。
PMC和IBC同属于一个建筑群,赛后将是国家会议中心及配套建筑;
其建筑群同时提供一个三星级和一个五星级媒体酒店。
IBC、MPC兄弟俩一样的雄伟、壮观。
这是击剑馆,在奥运主办公楼的北面。
咦?这是什么?
哈哈,有的同事竟然说是“高速公路”。
我听了差点昏倒过去。
这就是奥运主办公中心---是纯“绿色建筑”。
墙体减少了玻璃的数量,大多数采用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风,
以及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无污染能源。
污水将通过生化技术进行处理,达到100%无害化。
同时,楼内还将建有先进的中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这些水可用来养护绿地。
当然,还有很多环保的做法,我不是专家、也说不上来了。
楼体中间那些一道道的玻璃应该是电梯的位置吧。
“蜘蛛人”正在作楼体的清洁工作呢。
仔细看,清洁的痕迹很明显。
奥运志愿者们也和我一样好奇,端着相机不停的拍照。
主办公中心、国际新闻中心和广播中心。
---雄伟、气势!
水立方附近的道路正在做美化工程。
可惜,有些逆光,看不清楚。
这座建筑在第一篇中曾经讲过。
除去楼顶的火焰(火炬)造型,低层的柱子上端也是火焰的形状。
---奥运,无处不在。
在火车站侯车,看到很多广告也是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