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后元断瓦朱祁镇 |
分类: 书影天地 |
一直以为,历史是枯燥的,学习历史也是乏味的。
这种印象的产生,现在想来应该始于曾经的初中时期。那个时候,历史课的成绩似乎总是成为扼住各科考试总分进入班级前列的“魔爪”。每至考试前期的夜晚,那些历史中重大事件所发生的年代等等,便会化作无数魔怪、“嘎、嘎”地怪笑着在脑袋里盘旋,飞来绕去、挥之不绝。直到今日,这些似乎都还是脑海中成长的阴影。坦白地说,对于我而言-“记数字”,确实一直都是令人头疼的弱项,是“不得已,才为之”的事情。
事实上,上述那些感触到今日,或者说到刚才我阅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的书籍。
历史,历史到底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啊,绝对不是。
历史,历史就应该象作者当年明月所说的那样: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明朝那些事儿》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位皇帝和其他王公权贵的命运进行了全景的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了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作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阅读其中,你会时时感到-历史,是在与你沟通。
昨日读到一段,看了非常让人感动。书中是这么写的:
“---。
说到底,他(注:朱祁镇.皇.被“后元”所俘)只是想回家而已。他不断地等待家里的人来找他,来接他,哪怕只是看看他也好,可是现实总是让他失望,他逐渐明白:他想家,可是家里的人并不想他(注:原因-弟.朱祁钰.在其被俘期间取而代之为皇)。
---。
可是他并没有屈服,他依然每天站在高高的土坡之上,向南迎风眺望,无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始终坚持不懈。
---。
‘为什么你能一直坚持回家的希望?’,‘因为我相信,在那边,还有一个人在等着我回来。’(注:这个等待的人是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在等待期间,由于每日痛哭,她哭瞎了一只眼睛;由于每日伏地,最终一条腿残疾。)
----。
这个已经哭瞎、瘸腿的女人坚守着双方的爱情,开始了她苦苦的守望,虽然前途茫茫,但她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一个人在等着他。
----。
我答应过你,我会等你回来的。当一切浮华散尽的时候,我还会在这里等候着你。
---。
朱祁镇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才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他终于确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用金钱和权势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感情;即便他不是皇帝,即使他失去所有的一切,这个人依然会守候着他。
此情可流传,千载用不渝。
----。”
哎,感动!实在是感动!帝王尚且如此,况乎百姓?
读历史,读到感动--就在《明朝那些事儿》。
前一篇:行走在彩云之南-大理-观三塔
后一篇:飘香的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