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8时许,成都市北三环川陕立交桥处发生一公交车燃烧事故,由于这辆车发火势过大,在燃烧中引发爆炸,截止6月7日下午3点30分,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死亡人数达到27人,目前,4名极危重伤员和14名危重伤员仍全力抢救当中,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其余54名伤员伤情稳定。(照片引用网上照片,非本人拍摄)
建设安全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汽车社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大的目标,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安全开始十分关注。可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诸多的汽车安全活动可以说基本都集中在轿车领域,而且目前还出现了不少误区,比如说有不少厂家都在比比电子安全装备,都在比气囊的多少,你有2个,我有4个,甚至6个和8个,你有前排的,我有侧面帘气囊,而且不止一个,甚至我还有膝气囊。。。其实汽车安全涉及诸多方面,安全装备是只是硬件,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涉及公共交通安全的城市公交系统,无能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重要。
许多汽车厂家在国内赞助和发起了许多安全驾驶训练营,安全驾驶路演等等活动,但也都是在轿车领域,在中国作为长途运输和城市交通的最重要的大巴领域,这方面的活动就非常少,特别是城市用的公交大巴,这方面措施可以说就更少了。
中国有几百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公交系统,而且中国城市公交系统高峰时的客流是大家都清楚的,虽然过去对城市公交灾难报道的不多,但6月5日的成都公交的灾难给每一个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乘客和汽车厂家都敲起了警钟:城市公交的安全是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了。
成都公交燃烧事故,不是不可抗力,如果各方面的工作都到位了的话,即使发生这种意外事故(初步调查的情况是:有乘客说有人把类似汽油的物品带上了车,而且疑似汽油的味道曾弥漫车厢,并且可能这就是火源和起火的原因)也可以把伤害降低到最少,虽然这里说有点事后诸葛亮之嫌疑,但可以成为后车之鉴:
1. 封闭式客车应该标配逃生锤。
据说成都发生事故的这辆车曾经因为没有配逃生锤被查过,但发生火灾的时候可能还是没有。小小的逃生锤结构简单,但关键的时候能起大作用。这次发生事故时,玻璃窗无法打开,也无法单靠拳头或人力敲碎。事故发生时,外面的一些见义勇为的市民拿大铁棒和扳手敲开了一些玻璃救了一些人,但还是耽搁了生死攸关的几分钟的时间,造成严重伤亡事故。在国外逃生锤可以是标准配置,包括小轿车也有,而且一般的汽车用品店里都有卖的。相比较来看,中国汽车用户的用逃生锤的安全意识不高。但作为公交系统的管理者,就该将逃生锤配备的管理做为经常性检查项目,每天出车前都应该检查和确认。

逃生锤一头带尖,可以以点带面瞬间将车窗玻璃瞬间彻底砸碎,在汽车落水,失火和发生事故时无法打开车门时可以帮助乘客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逃生锤多种多样,但结构都大同小异,此图是其中的一种,在大巴上固定在窗户边上。
再者,就是这种封闭式的公交大巴,应该限制人数,绝对不能上太多的人,如果上的人太多,不仅关不上门,而且开不了门,发生事故时减少了逃生机率。网上流传的北京千人挤爆公交的视频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城市公交拥挤的现状。
2.一个加强公交乘客安全教育
可能不少人觉得公交安全是公交系统的事情,我作为乘客没有必要去关心。其实不然,如果每一位乘客都有这方面的安全知识,关键的时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逃生。比如说上面说的逃生锤,可以说有不少人可能还不知道如何用,甚至不认识,而且据报道还有人会偷救生锤,还有些司机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故意把所有铁锤取走。如果大家安全意识强了,可能小偷就无法在众目睽睽之下去偷这锤子,如果每日检查,车上就不会没有逃生锤。
所以说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要普及基础安全知识,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在关键的时候能找到安全辅助工具并加以合理利用。说到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比如说发生事故时乘客如何敲碎玻璃逃生?发生火灾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不仅是巴士与客车运营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同时还应当是每一个乘客要知道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有义务和责任向运营商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教育和演示用资料,而运营商也应通过其乘务员向乘客说明或演示。这应该是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推广的安全教育。
3.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巴士生产厂家的管理和公交运营安全的管理和督查
巴士与客车是现代社会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交通方式,国际上巴士与客车事故率也低于其它交通方式的事故率。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与国际公共交通联盟(UITP)的统计数据对比各种交通方式的百万公里死亡率,结果表明:巴士与客车是最安全的客运方式,其百万公里死亡率为45人、铁路为65人、小汽车为125人、飞机为175人。可是在中国可能会有所不同,中国大巴的事故应该是不少的,虽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的资料,但通过众多的媒体和网络的报道,中国公交的事故还比较多,如何普及安全知识,对促进道路旅客运输与城市公共交通都是必须的。
对于巴士生产厂家,应该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标准。我查了一下,中国目前的巴士安全方面几乎等效采用了欧盟的《客车指令》(2001/85/EC),可以说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巴士与客车标准与欧洲完全接轨。但中国的公交的情况和欧洲或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大巴不仅干净宽敞,而且乘客觉对不像中国这样多的人,即使是发生类似火灾这种事故,也可以从容应对。这次的事故中,就发生了门无法打开的情况。目前许多的公交的门都是电控的,建议要求厂家配备机械式车门开启装置,这样发生事故或没有电的时候,可以从里面或外面可以靠人力打开车门。
另外不少城市都还有特别老的公交车在运营,这些老的公交车不仅安全性差不符合新的安全设计规范,而且已经运营了很长的时间,应该强制报废。
公交采购也应该采购高安全性的车辆,中国有太多的厂家,而且有地区保护,各个城市可能都会买本地生产的大巴,所以应该将安全性和性能做为公交车辆的采购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为了照顾各自的地方利益。
安全的管理和督查要加强。公交车在一些城市有私有化的倾向,为了节约成本,存在保养不到位,乱搭电路和违规改装车辆等问题,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公交需要安检吗?
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是不可能的,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可以做到的。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每一台公交都有安全巡视员,建议城市的主要线路高峰时可以在主要的站台设置类似的安全巡视员,对携带可疑物品的人员进行检查,减少不知情的乘客或居心不良的不法分子将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带上车的机率。
5. 发展轨道交通,减轻大巴运营压力
地铁和轻轨快捷,容量大,是解决城市拥堵和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但地铁和轻轨有局限性,只在限定的区域内运营。对于城市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公交也是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发展轨道交通的地方,政府就更应该对公用事业投入,增加公交车数量,特别是新型大容量公交的数量,合理设计运营线路,高效运用现有运力满足市民出行需要。
希望成都和中央的有关部门在全力做好抢救伤员及善后工作,同时将事故的责任查清楚。最重要的是通过此次事件吸取教训,在全国开车公交安全教育和检查,以期减少此类事故,或将此类事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最后再次为这次罹难的同胞默哀,也愿这次事故中罹难的同胞走好,天堂中没有车祸~~~一路走好。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