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胡言乱语 |
正在德国举行的一场世界足球的豪门盛宴,独独缺席了中国人。于是,有智者艳羡之余,又开始思考“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这个长久以来压在国人心头的沉重问题。恰有学者李银河写了篇《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发表在她的博客上,引来一片赞同声。
银河先生认为,“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是一个过于儒雅的民族,从来不提倡好勇斗狠,一向倡导的是温文尔雅。而足球恰恰不是这样,足球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运动,有暴力成分在其中,美式足球(橄榄球)的暴力成分就更突出。这恰恰不符合我们的民族性格。”并且证据凿凿。笔者却不敢苟同,有言不吐不快。
如今世界足球,早已被演译成一场现代人没有硝烟的“战争”,后方教练排兵布阵现场指挥无不斗智斗勇,场上球员攻防转换如士兵般英勇作战,场外球迷摇旗呐喊声嘶力竭地给予自己喜爱球队以强大声援。一场球赛的胜利,已经不仅仅属于进球的个别球员,不仅仅属于那只球队,而属于球队所代表的那个国家或者集体(俱乐部)以至于所有热爱他们的球迷。因此,球员在足球场上凝聚成一个整体,他们不仅是为胜利而战,更是为荣誉而战。反观我们的球员,在一场事关进军世界杯的外围赛失利之后,竟然如儿戏一般,他们真以银河先生所提倡的play(玩)的心态,在返程的飞机上就迫不及待地计算着下一场甲级联赛的应收款项了。这绝对不是“我们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固然温文尔雅、知书达礼。但是,面对落后与失败,我们从来都不甘屈辱而英勇顽强,敢于拼搏,自强不息,去夺取最后的胜利。这才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性格。如若不信,问问称雄世界乒坛的中国乒球队员们,他们是以“play(玩)的心态”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么?
银河先生列举“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的证据一是,“看我们中国古典文学中崇尚的男性,从梁山伯到贾宝玉,都是白面书生型的人物。”这证据显然失之偏颇。中国古典文学中崇尚的男性,何止于白面书生梁山伯与贾宝玉。四大古典名著有三部崇尚的诸如孙悟空、梁山108将、张飞、关云长等等八面威风的英雄好汉,秦皇、汉武、成吉思汗等等风流人物也是各领风骚。更有无数现代英雄个个都是血性男儿,胜不枚举,难道不都是我们所崇尚的对象吗?
银河先生的证据二是,“中国语言中一直没有‘性感’这个词,直到近些年这个词才出现在我们的话语中,中国人从来没喜欢过生猛残暴的男性形象。”此言亦差矣。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程度与能否踢好足球,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中国语言中一直没有“IT”这个词,难道能说明中国人从来没喜欢过高科技吗?
银河先生证据三:“农耕文化浸淫时间太久的人们好静不好动,与游牧文化的少数民族相比,不喜欢跳舞之类身体动作激烈的活动,相比之下更愿意用麻将一类活动消磨时间。”这理由也属牵强。中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农耕文化”,且不说中国还曾两度为“游牧文化的少数民族”完全统治。中华民族从来都勤劳智慧、能歌善舞,其“身体动作激烈”的中华武术更是在世界体坛独领风骚。
当然,笔者反驳银河先生的理由,并不能成为中国人就能踢好足球的“证据”。事实上,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踢好足球。窃以为,除了足球体制、管理方式等诸多原因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无论是出于疼爱,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肯定大都不愿让孩子去踢球。即使有送孩子去踢球的,也都是不得已之下策。这样下去,足球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难免枯竭。有人形容说,外国球员是用智慧踢球,中国球员是用体力踢球;外国球员是为荣誉而战,中国球员是为工作而战。什么时候,中国的家长们象培养孩子学钢琴、绘画、歌舞一样,争相培养孩子从小踢足球的特长。那时才可说,中国的足球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