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2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就已观察到:在许多原始文化中,父爱和母爱在强烈程度上是一样的。而在现代家庭中,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父亲的爱就开始变得要比母爱强烈得多,而母爱的冲动却显得要弱。因此,父亲们可以充分表达他们的父爱。据英国《妇女》杂志在其六百万英国读者中的一项调查发现,主动照顾孩子的父亲有六分之五,为孩子阅读的占三分之二,带孩子睡觉的有四分之三。我国某地法院1988年对87对离婚夫妻的统计表明,带孩子的父亲有32个,占36.8%;1990年110对离婚夫妻,带孩子的父亲有56,占50.9%。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在离异时主动选择孩子,大都是出于父爱的强烈的责任感。
知妻者,莫过于丈夫。妻子感情上哪怕是最微妙的变化,做丈夫的其实很容易察觉出来。杨真国察觉到妻子对他感情上的变化已有半年多了。半年来,妻一反过去跟他撒娇亲妮之态,而冷漠地象路人一样,连夫妻间的爱之事,也荒疏得不知一二了。更有妻与“第三者”关系从密的风言风语不时地向他耳里吹来。但是他总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他太自信了,自信自己事业上的成功足以将妻牢牢地拴在他的大树下好乘凉。他和妻结婚的时候,还是一名伙头军,是他坚持一边自学,一边文学创作,才被提了干,后来又调到一家报社当了记者,自己的作品不时地在报刊上发表。妻子从与他的结合中,已经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他不相信她会舍去这一切既得利益,移情于那个和她一个班组当工人的比她还要小几岁的徒弟。
可是,终于有一天,似乎是上帝给了他一个暗示,安排他撞见上她和“第三者”那不堪入目的一幕,让他不再受戴“绿帽”之辱。但家庭的破裂,却是不可避免的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他从外地采访回来。当他用钥匙打开家门走进卧室,他看见她坐在床沿正迅速地提起退在膝下的短裤,掩住本来属于他的那块丰润的黑色三角州。“第三者”在床的另一边倒是穿好了衣服,只是慌乱中穿反了裤子。他全明白了,用不着问什么,也用不着说什么,他只给了他们一人一个耳光,却让他的手也足足痛了三天。
他和她最终还是好合好散,体面地协议离了婚。离婚时,他提出,其他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有孩子他必须要。刚好相反,她决意不要孩子,因为同意和她结婚的“第三者”不允许她带着孩子来。因此,杨真国毅然地负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他说:“都说离婚对孩子是不幸的,但是那要看离异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如果离异的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孩子离开的是一个不道德的母亲,那其实是不幸中的大幸。”
孩子已经遭到母亲的一次抛弃,杨真国不忍心让孩子的心灵再受到任何伤害,因此选择了孩子。这不仅仅是感情问题,更是道德问题,责任问题。不敢对孩子负责,则耻为人父!”
那么,不敢对孩子负责的母亲,耻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