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超级爸爸超级妈妈咬指甲田科武 |
分类: 育儿 |
咬指甲指的是儿童(及部分成人)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国外报道称,大约50%的儿童在某一时期都会出现这种行为。咬指甲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孩子咬指甲的行为会自行消失,但少数顽固者可将这一习惯持续至成人时期。
当孩子遭遇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生活重心的重大变化及其他突发性压力事件,都可能让孩子感到紧张和焦虑,甚至产生挫败感。此外,家长过于严厉、粗暴的管教方式,也可能让孩子时时刻刻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之下。为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些孩子可能开始咬指甲,以此来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http://ww1/large/53809267jw1et51o2ii05j20b408cjrt.jpg
爱咬指甲等于为细菌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即使每天反复用抗菌洗手液洗手,也很难保证手上没有残留的细菌。另外,咬指甲可能咬破皮肤,导致甲床炎等炎症,带来牙齿或牙龈问题。精神病专家表示,当咬指甲行为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坏习惯演变成强迫症,需要接受相应的医学治疗才能消除其症状。
咬指甲的孩子需要接受治疗吗?这个要区分情况。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咬咬指甲,并将之作为一种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方式,并且咬指甲并不让孩子感到苦恼,也没有产生任何身体上的伤害,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咬指甲习惯具有了破坏性,影响到手的使用,或者导致反复感染,或者让孩子的内心感到极度痛苦,那就必须寻求治疗了。
如果孩子有咬指甲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请记住如下几点:
http://ww3/large/53809267jw1et51onw0grj20b40go76j.jpg
2.允许孩子偶尔的咬指甲行为。咬指甲并非一点正面价值没有。如果偶尔为之,并将之作为释放压力的方式,并无太大不妥,家长不必过于在意,更不要粗暴干涉和制止,否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使咬指甲这个不良习惯牢不可破,固化成孩子面对压力和焦虑状况的标准反应模式。
3.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这样,即使父母在孩子面前凶巴巴的,但是,因为孩子被允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其压力和愤怒情绪就可以得到释放,而不必借助咬指甲这种行为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水平,对抗挫败感。
4.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定期修剪自己的指甲,整洁美观的指甲往往能提醒孩子避免从事破坏指甲完美性的行为。还有一些人发现,给孩子手指涂上一些柠檬汁或蜡,也有利于阻止孩子经常咬指甲。而戒掉咬甲癖的人说,在手上缠胶带或者创可贴对于保持精心修剪的双手也很有帮助。还有其他一些办法,也都可以尝试。
当然,如果孩子咬指甲的行为非常严重,已经造成了一定损害,并让孩子感到苦恼,就属于精神病学上的强迫症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