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太墨脱游八:墨脱并不遥远

(2012-08-07 15:35:21)
标签:

西藏

墨脱

现代化

分类: 旅游

                    老太墨脱游八:

                                      墨脱并不遥远

 

    遥远,在这里不是地理名词,不表示空间位置,它是个时间概念,即墨脱离现代化其实并不遥远。

    从一开始决定到墨脱,我们就上网查关于墨脱的信息,几乎无一不是说那里如何封闭,生活如何艰苦,电压不稳,甚至时常停电,手机没信号,饮用水也是雨水。因此除了各种食品和药物,我们备足了电池、手电筒、热水器、驱蚊器、干湿纸巾,甚至打火机、指南针、小刀,全套荒野求生的装备。我旅行、就是到南极也从没带过如此繁多的物品,以至在机场办理托运时我们全都超出了民航规定的行李重量,不得不开箱拿出部分在手里拎着。但实际上,除了食品,其它物品几乎都没动。

    墨脱太出乎我们想像了。让我们再回顾我们在墨脱的食、住、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深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处,被重重叠叠的山峦包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虽然地处偏僻,但欣欣向荣的发展已初现端倪。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墨脱的治安很好,偷摸盗抢的犯罪几乎没有。在这里会感到非常安全,贵重物品放在酒店或车上,不会有任何意外发生。这是夜晚时分的县城,九点多了,天还没完全暗下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住:我们住的酒店大堂,虽不及五星酒店奢华,但感到也很舒适,这些真皮沙发都是内地运过来的,不容易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带卫生间的酒店客房,所有用具一应俱全,连一次性洗漱用品都全套准备好,还用得着我们带来的东西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食:因我们白天都在外活动,吃的都是自带食品。晚上在街上的饭馆吃,很方便。早餐就在酒店吃。酒店专门为我们四人开了一间包间,不另收费,老板是四川人。早餐除大米粥和馒头外,还有泡菜、榨菜、腐乳、拌白菜、油炸花生米等,反正我们四人没吃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墨脱县城的时装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里居然还有海鲜?太不可思议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每个跋山涉水到墨脱来的游客都要在此拍照留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老墨脱村一个男孩在家看电视。这个村及我们去的德兴、达木村,家家都有电视接收设备,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赠送给每个家庭的。墨脱人即使不走出大山,也能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墨脱完小的标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内地不少企业支援了健身设备,在墨脱完小的几个孩子玩得多开心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走在县城通往德兴乡的路上,就是这样一条路,也成为当地门巴族百姓的生命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穿行在密密的雨林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政府动员分散在大山里的乡民集中居住,修建了德兴门巴族示范村,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上下水、通电,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在德兴村参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个妇女坐在自家廊前望着我们几个游客,隐约可见政府为家家户户安装的“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德兴村,几个小学生放学后高声唱着歌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快乐深深感染了我,我随着她们的歌声不禁跳起了藏族舞,她们看到外地来的老奶奶和她们一起载歌载舞,更开心了,巴扎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达木珞巴族村,正是吃早饭的时间,这家的炒锅里是青椒炒蘑菇,高压锅里闷着米饭,男孩子却没有要吃的意思,看来不太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户普通农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正和达木村的老乡合影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朋友从北京打来的,我只好边接听边拍出这样的照片。在墨脱,凡是我们去过的乡村,都有手机信号,而且还很强。

更多详细介绍门巴、珞巴族人生活的文章在我前几篇博客中。总之,我们觉得我们真像是中央工作组考察团似的,每到一地,先问村里多少户,做什么,现在生活如何。当然,也了解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当地百姓年收入听似不低,但由于生活成本较高,物价贵,所以生活仍不富裕。但有政府的支持,有全国各省的援助,这里确实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相信,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雅鲁藏布江有很多拐弯,我们一路就见了不下三四个,这是德果村附近的拐弯,雄奇、壮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茂密的森林,大部分河道没有人烟,加上云遮雾罩,神秘莫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德兴乡附近的这个拐弯风景最为秀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离开墨脱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来到县城一家川菜馆,点了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蘑菇青菜,味道纯正。我们特兴奋,要了酒,为终于实现梦想干杯。

这时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旁边一桌是从西安来出差的十几人,要了石锅鸡等满满一桌菜。他们听说我们这四个老太太是来此旅游的,还深入到很少人涉足的山村时,佩服得不得了,十几人排着队一一为我们敬酒,个个红头涨脸,溢美之词不绝于耳。被人这么追捧,我们都快醉了。第二天在我们离开墨脱返回波密的路上,正好又遇到这群西安哥们儿,想起昨晚他们那么热情,我们立即上前和他们打招呼。谁知他们全都瞪着眼睛,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们。我们很快醒过闷来:敢情昨天他们都喝高了,把我们当成明星了,今天他们酒醒后,压根想不起我们是谁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的藏族司机一路不断播放MTV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些MTV全部是藏族歌手用藏语演唱,制作非常精美,无论外景,还是服饰,以及演唱,绝对一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虽说去年通了公路,也是季节性通车,但地质灾害之频繁,道路之险恶,去墨脱之路仍被大多数人视为畏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扎墨公路为什么会是建国六十多年后最后修通的县级公路,只有走过这条公路的人才能有切身的体会。由于地质灾害频繁,永不停止的塌方、泥石流,使通往墨脱的公路屡修屡断,屡断屡修,灾害不息,修路不止,为了保证这条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畅通,只有中国政府才能有这样的意志和财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嘎隆拉隧道被称为“墨脱之门”,长3310米,它的修建一举创造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雪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气候环境最恶劣”七项世界高原隧道施工之最。我们去时还未修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离开境,重返间。回到波密旅馆,电视正播放着神九准备升空的实况,我们也摆开我们的庆功宴:从北京带来的馍片、八宝粥、豆腐干、萝卜干等。

至此,老太墨脱行的非凡之旅,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请敬关注下篇“墨脱游话外篇:‘那边的中国人是我们的兄弟’——也谈麦克马洪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