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秘境墨脱
傍晚六点多,我们终于驶进了墨脱县城。粗粗扫了一眼,县城不大,一条街,两边都是外地人开的小店,猛一看与内地其它县城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西部边疆日落晚,已是黄昏时分,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空。
汽车把我们拉到莲花大酒店,前台服务小姑娘是当地珞巴族人,有点害羞,一说话就笑。我们住进二楼,想不到房间内设施相当完备,和内地星级宾馆差不太多。
晚餐就在酒店的餐厅吃,老板来自四川,我们要了面条和炒油菜,几天都难吃上蔬菜。
餐后洗了澡,水出奇的热。电视也是三十多个频道,画面清晰,电压稳定,一点不像网上说的停电、停水,也有热开水的热水壶。蚊虫不少,小姑娘点燃蚊香放在房间里,然后轻手轻脚地关上门走出去。
一天乘车颠簸,骨头都快散架了。此时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这样舒适的条件,我反复问自己: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墨脱?靠在床上看着电视,心里却在想着“墨脱”何以成为“秘境”的代名词,也许是它的交通闭塞,加深了人们对它的无知,人们的无知,又强化了它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给人们很多猜想,常常和鬼蜮联系起来,被想像丰富的作家杜撰出许多惊悚、恐怖的作品,加深了人们对它的好奇、猜疑和恐惧。而我们很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亲眼看看它到底有什么。
明天去哪里,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议题。我们来前,曾上网查过各种资料,几乎没有介绍墨脱景点的,都是说徒步如何走墨脱。徒步者到墨脱也不是为了游览,只是体尝徒步过程的乐趣。因此一般到墨脱后,徒步者都是在此进行休整,很少到周围景点去。
对我们来讲,乘汽车来墨脱,省却了步行的辛劳,为的是到墨脱多参观游览。但有哪些著名景点,都在什么位置,如何去,我们一无所知。网上攻略上介绍过墨脱一个较为著名的景点——仁钦崩寺,我们来前旅行社给我们安排的也是参观这个景点。但我们商量了一下,舍去了。一来我们以后的行程还要去很多寺庙,包括西藏最大、最著名的寺庙,这个寺庙不去也罢,二来主要是仁钦崩寺路途艰难,20公里不说,要徒步攀登很高的台阶,还要经过蚂蟥区,我们四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还难有这样的勇气。
每个房间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介绍墨脱景点印制精美的台历,怎么也不像出自不通公路的县。12个风景:南迦巴瓦峰、布裙湖、仁钦崩寺、大拐弯、德兴新村、雅鲁藏布江风光等,每个景点都吸引我们。但有多远,怎么才能到达,台历上并没说明。
我们拿上台历一一询问前台小姑娘,我们只有明天一天时间,不能到太远的地方,加上交通不便,只能在县城附近的村落去看看。既然到墨脱来了,就要看其它地方看不到的景色,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一路来都已看到,这里主要是门巴族和珞巴族聚居区,我们都很想去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两个村子,而且是最原始、保留传统最完整的村落去看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是哪个村才是原汁原味呢?前台小姑娘也说不清楚。于是我们决定明天一早,先去县旅游局或县文化局打听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再做决定。
没想到,我们在墨脱有趣、又略带传奇的游览经历,就从县政府开始了。

墨脱县城远眺

墨脱县城的出租车,很正规的。不知这车是怎么开过来的。

墨脱,藏语意为“莲花”,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宗教信徒朝圣的“莲花宝地”,又名“白马岗”。100多年前,波密王就在此设宗(县),而这片富饶美丽的宁静之地,素有“雪域秘境”之称。墨脱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与印度接壤,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县城驻地海拔1117米,气候特征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2300毫米。
墨脱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是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山地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森林面积3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
墨脱县是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他们以大山为伴,以深山为友,豪爽好客,民俗奇异。

县城的主要街道。

东布街。

两边店铺不少,都是内地人开的。

甚至还有歌舞厅

邮局门前的ATM取款机。很多人都在此买明信片,或盖章。

我们住的莲花大酒店。

奔跑了一天的车停在门口,卸下我们的背包。

酒店大堂

二楼楼道,很干净。

客房,很标准的房间。

三十多个电视频道,画面清晰

卫生间设施非常完备

洗漱用品俱全,白让我们带了一堆洗漱用品。

印有“莲花大酒店”字样的专制的一次性拖鞋。一切都感到和内地住宾馆无异。

晚餐时,酒店专门给我们四人开了包间,住宿的客人不多。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商量明天去哪里参观,最后一致决定,先去县政府找旅游局或文化局,了解一下当地门巴、珞巴族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独特的民风民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