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斯坦布尔:东方和西方融合,历史和现实交汇

(2011-08-17 08:47:23)
标签: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分类: 旅游

           伊斯坦布尔:东方和西方融合,历史和现实交汇

 

我们在土耳其行程十一天,先后去了八个城市。帝国的流金岁月使每一个西方人在这里都会热情地幻想东方,而每一个东方人来到这里也都会禁不住向往西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60年,来自希腊的移民在其首领拜萨斯的率领下,在伊斯坦布尔金角湾边依山修建了卫城,定名为拜占庭,公元513年起,拜占庭先后被波斯人、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占领。公元前340年,马其顿的菲利普大帝占领了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将其重修。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飞机上俯瞰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具有世界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和财富。3000多年以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伊斯兰文明在这里交汇,波斯、罗马、奥斯曼三大帝国在这里鏖战,伊斯坦布尔像一条锁链,把文明、财富和苦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景点是圣索非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卡帕托普王宫。图为圣索非亚大教堂。

自公元326年起,由东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兴建的基督教堂,经过几毁几建,几建几毁,满目疮痍,最后于十四世纪由苏丹麦赫迈特攻占伊斯坦布尔之后,将它改为清真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索非亚大教堂内景。中殿拱顶高55。6米,直径33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教堂内有许多精美的马赛克镶嵌艺术品和其它装饰品。这是怀抱圣子的圣母玛丽亚像,完成于九世纪,左侧是康姆莱诺斯二世,手执钱袋,象征着将帝国的钱财全部献给教会。右偶为伊莱内王后,一位匈牙利公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耶稣坐在一个半圆的王位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右侧是圣母玛丽亚,左侧是加百利(圣经人物,众天使首领)。这幅马赛克镶嵌被认为完成于10世纪。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蓝色清真寺是17世纪初动工,1616年建成,是奥斯曼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作品,它有六根宣礼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据说苏丹阿赫迈特一世曾要求设计师建造金质的宣礼塔,但在土耳其语中,“金”和“6”发音相近,设计师误解了苏丹的意图,造了6人宣礼塔,结果不仅形成独一无二的效果,还节省了一大笔开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蓝色清真寺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内部装饰艺术,其内壁上镶嵌的蓝色磁砖而闻名,因此得名。寺内共计镶嵌各种蓝色图案的磁砖两万余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些磁砖不仅在制作上显示了巨大智慧,而且从其艺术风格中还可发现古代奥斯曼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渊源与联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清真寺共有260扇窗户,从圆顶向下共有5层,彩色玻璃原都是威尼斯制成,由于年久受损,原装玻璃未能保留至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做祷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穆斯林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伊斯兰教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托普卡帕宫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麦赫迈特攻占伊斯坦布尔后,开始建造的宫殿,约于1478年建成,到1854年近四百年间,奥斯曼帝国的25位苏丹居住于此,统治着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1853年,苏丹们迁到了更为舒适豪华的新宫多尔马巴赫切宫居住,这里就留给了太监们使用。

 

伊斯坦布尔:东方和西方融合,历史和现实交汇
托普卡帕宫的巴格达宫是宫中最华丽的殿宇,取名巴格达殿,是因为1639年苏丹国王正在征伐巴格达的途中,希望取个吉。左边是顶部用纯金打造的开斋亭。每逢节日,苏丹会在此与最亲的人互相祝福。这里由于地势高,面对金角湾,风景如画。

土耳其建国后,托普卡帕宫改建为博物馆,收藏并展出原奥斯曼王朝时期的珍品,其中还有中国瓷器馆,展出中国瓷器4000多件,上至唐、宋、,下至元、明、清,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等等,琳琅满目。可惜所有珍品均不允许拍照。(以上文字部分摘自王锦荣著《土耳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出古代帝王宫殿,走出了历史,看到的是繁荣兴旺的现代都市。高高的教堂尖顶或清真寺的宣礼塔依旧,但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1973年建成,1988年建成第二座大桥。海峡的水是蓝色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百姓的信仰没变,但思想开放了许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街头卖小吃的小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古老的卡帕勒商场,也叫国际大巴扎,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商场,有近4000个摊位,以传统手工艺品、地毯、银器、珠宝为主,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商品很多是来自中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ATM机旁的一对情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天真的儿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土耳人不惧怕外人的镜头,看见游客相机对着自己,一般都会露出笑容。我在给快餐店工作的美女拍照时,她发现后停止工作,让我尽情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位老师傅见我要拍,也停下工作,配合我拍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不可不看的土耳其民间歌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连这个小婴孩看见我们几个小眼睛的外国人也露出笑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住的酒店是王路从网上订的,很小,总共能接待几十位客人,却是五星级,非常有品味,出自意大利一位现代设计师之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它绝不像国内五星酒店那样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却很有家的感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和国内豪华酒店不同,这家小酒店在市中心,左面那个姑娘走过的地方就是这家五星级酒店的门口,非常不起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就餐的中餐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一家东北人开的餐馆,老板娘和厨师是中国人,伙计是当地人。中餐馆主要以接待团餐为主,当地人很少涉猎。老板娘说,那是当地人吃不起,我们这一碗西红柿鸡蛋汤要5里拉,而当地人吃一个卷饼也才5里拉就饱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筷子包装上有教如何使用筷子的介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的导游阿卜杜拉。江来自中国新疆,小学、中学时一直在乌鲁木齐的汉族学校念书,汉语非常好,上大学来到土耳其,由于土耳其语和维吾尔语都属突厥语系,学习起来没有困难。土耳其规定,导游必须是本地人,而且要经过至少一年的学习和严格的考试。小江凭借过硬的汉语,成为土耳其中文翻译中的头牌。导游在土耳其收丰厚,地位较高。土耳其政府要员或商界巨贾访华,都由他陪同,他一年能来中国几次。我们的旅行还未结束,他就被抽调去陪同由上海市副市长带的团。小江的知识丰富,对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历史和文化了如指掌,对每一处古迹、每一座建筑的来龙去脉都能娓娓道来。这是他在卡帕多奇亚向我们讲解。

 

土耳其之旅的14篇博客全部写完了,网友们跟随我的脚步参观了土耳其名胜古迹,游览了大都市和小城镇的风光,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了作为一个游客的吃住行。如同土耳其人目前对中国还感到有些陌生一样,中国人对土耳其也还不太熟悉,如果你能从我的博客中撷取到对你有用的信息,我愿衷心地向你道一声: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