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亲情和友情
(2012-09-25 11:28:08)
标签:
吴裕泰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京话:北京生活和北京评论 |
爱情、亲情和友情
司马平邦
3个小故事,讲爱情、亲情和友情,最后的结尾都归到“吴裕泰125周年”。
今年与125周年相关的还有德国奔驰公司,当然,一家欧洲的汽车公司纪念自己125周年与一家中国的茶叶公司纪念自己的125周年,方式不一样。
正如钢铁与植物之别。
第一个故事叫《咫尺》,诗一样,两个隔街工作的男女,男的修手机,女的做茶庄服务员,男孩的视角――一直暗恋女孩,多少次想搭讪,最鼓气勇气的一次还被人打断,最后等来的却是女孩的离开,她回老家跟家里人安排的对像结婚了――其实,一直以来女孩也暗恋着男孩,也是一直没有勇气,直到被强行找回老家,一段本来美好的故事就这么没了下文。
9分钟微电影,让我昔日重来,好像自己也有过这样的往事,不,是真有过的,且不止一次,年少时的轻狂与羞涩耽误了许多美好的事,对这样的故事,我是喜欢,又不忍心想像,想像,又免不了小小的伤心。
伤心还没伤太多时,就转入第二部《回家》。
这是一个父与子的故事,一个与老父一起生活的医生,工作忙得始终听不进老父的话,结果在一次会诊中知道身患癌症的患者正是自己的爸爸,才舍下事业和世俗,陪父亲要走完他最后一段人生时光,跟他一起回去看早逝的母亲。
其实,我觉得即便如此,片中那个当医生的男人还是幸运的,现实的压迫下,有多少人是在明知自己的亲人可能就余最后一段时间,都不得返回陪在他们身边的,那才叫残酷,才叫无情。
说这时,心里隐隐做痛,自责。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道理,这样的期望,说了几千年,是不是还会再说几千年呢?
第三个故事是《集合》,很喜感,也很虐心。
一个战争年代死里逃生的老爷子,老来怀念战友之心日重,又思之不得,最后在孙子的帮助下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自己的战友Q群,而他那些死去的战友,皆由孙子的同学穿马甲饰演,所以,这个故事也可以叫“马甲”的。
其实,爷爷早就看穿了孙子的游戏,只是沉溺于和昔日战友的交流里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爷爷自觉时日无多……
互联网和下一代,成为老一代人重温友情的台阶,所以,看这部小片子,你不知道是感动于爷爷对牺牲几十年的125个战友的怀念,还是感动于孙子与他的同学们对爷爷的帮助,或这两种感动间或都有。
9分钟的微电影,算是微电影中的“微”,但很欣喜的是它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绪和手法,又紧扣吴裕泰125年的纪念主题。
吴裕泰的茶庄在北京城里开了好多,下次再去时,我是一定要注意一下是否有一个时时向窗外张望的美丽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