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母女》:女人得瑟,男人苦逼

标签:
变身母女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黄话:有点儿不太入流的话 |
女人得瑟,男人苦逼
司马平邦
微电影《变身母女》是中国移动MM商城的订制品,即制片方拿到中国移动的诉求,特别为这个诉求编制了一个故事,一对曾经有隔阂的母女,通过与MM商城有关联的变身完成了互相理解,简单。
简单故事,不,应该说是碎片故事正在通过互联网改造着影像艺术的发展路径,一个新兴的行业或者会因之从电影、电视剧已经铁打的江山里挣出一条缝,寻找到自己一片崭新的天空。
《变身母女》的导演向灼与片中的几位演员差不多都是刚刚大学毕业新业内人士,这个创作阵营基本上正确反映了现在微电影创作群体的现况,或者说微电影已经成为一众刚刚步入创业阶段的电影人的入门砖――与当年第五代、第六代甚至第N代电影人曾经摸到过的入门砖不同,绝大多数的微电影离文艺电影距离较远,而与诸如广告类的商业视频距离较近,所以,商业电影能力才是当下微电影的第一生产力。
《变身母女》主打城市小众人群,试图用一种全新式的母女关系在女性白领里引发共鸣,一个强势得不可一世的妈妈与一个个性十足的女儿,因为后者选择的男朋友不合乎母亲的口味而产生观念冲突,导致母女反目;这是一部完全女性角度和强调女性选择权的作品,虽然导演是男人,但微电影这20分钟里的男人是等待被一对强势得近乎蛮横的母女挑选的对像,且他和他们似乎很乐于充当这样的被挑选者。
看这部短片,再联想到那些就职于CBD写字间天天被车贷、房贷和老丈母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都市苦逼青年,还有前些日子矫情式流行的那部电视剧《裸婚时代》,直得哀叹当前男人们的日子过得人不如狗,而个个又比狗还贱,倒是那部叫《失恋33天》里的娘娘腔王小贱的名字对他们来说倒是洽如其分。
以女人为主角的喜剧,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或者其它什么表演形式,其实都有天然的劣势,女人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劣势地位,这让她们在喜感表演,尤其是需要用强烈自嘲性表现讨好观众的表演上往往会吃力不讨好,《变身母女》里的母与女,相比而言,还是敢于放得开的妈妈的喜感表现稍抢一些锋头,而女儿的喜感就相对表现得不那么充份,这亦是未来的微电影喜剧最需要吸取的,即若还是这样的人物关系,则理应更强化女儿男朋友的喜剧效果,让他与搞笑的老丈母娘“两岸青山相对出”,使这实在有限的20分钟里可以笑声四溅。
不过,作为一个直接面对手机使用者个人的商用订制剧目,《变身母女》在传播上其实不用直接同时面对大量观众,这种一对一的互动空间里,只要它在情节上和表演上有某一处或者某几处碰触到观众的兴奋点,它的商业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