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达时代的话语权
(2011-05-14 10:53:17)
标签:
金鹏奖司马平邦文化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微表达时代的话语权
司马平邦
凭《功夫兔之菜包狗大反击》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金鹏奖的最佳系列短片奖,就该为设于深圳的金鹏奖鼓掌了,这部由中国年轻人创作的“实物+动画”的视频短片,如果假以更多的金钱投资、更长的物理时间,就可能是一部出色的动画电影,虽然它现在的载体只是电脑硬盘和网络,但将它的创作格局放在大银幕上,我相信一点儿也不逊色。
真功夫在民间啊。
真功夫在于冲动。
从去年到今年,短短两届,主要由中国的年轻们创作的所谓“新媒体短片”就已经显露出不俗实力,我说的实力真不是他们已拿到多少投资、他们能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故事编得多么圆满,而是他们创作作品的冲动力十足,每一部,无论是得奖的还是落选的,都有新鲜滋味,所以,有空儿看看金鹏奖的选赛作品,即便偶一为之,也是乐趣所在,而且,也颇符合微表达时代的阅读体例。
真功夫在于微表达。
其实,搞短片集成评选,深圳的金鹏奖不是第一次,早在几年前就有电影业的专业人士们有意在此处有所作为,也花了不少钱,媒体也很给力,参赛者也很踊跃,但其影响几乎寥寥,何也?
我以为,有的事,天时、地利、人和,真的一样不能少,互联网这十几年对中国人生活的改变是渐进的也是迅速的,尤其是对我们的表达方式的重新塑造,回想起来都令人瞠目结舌,博客开启了个性和自由表达时代,微博客则将这种个性和自由的表达引向微短和疾速,以前那些我们认为根本算不上完整的简短句式现在都成了正经而正式的会意;比如,小小说这种东西,其实在二三十年前的平面媒体时代也时兴过一阵,但限于平台规模的有限,它们再发展也只是某些创作天才们的特区,还是草根化的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2004年,方兴东的博客网引进因《遗情书》走红的木子美,推出播客,播客这东西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人提及了,但回过头来看,那个时代的播客作品,许许多多属于“历史遗憾”,限于阅读方式,限于网络条件,皆被整体忽略,可以说,金鹏奖也许会是对那些“历史遗憾”的一种补偿。
去年的第一届金鹏奖就一下子集齐了2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部作品角逐25个奖项,最高奖金达30万元人民币,可见,这个奖项其实是撬动了民间多么巨大的一个微表达宝藏,到了第二届,无论是作品的规模还是创作水平又比第一届显著提高,如《功夫兔之菜包狗大反击》这样的作品,纯粹从电影/动画创作上,无论是创意还是表现都令国内某些所谓的动画大片汗颜。
当然,金鹏奖的获奖作品,尤其是“超短片单元”的几部,如《实拍歼20隐形战机成功首飞现场》、旭日阳刚MV《春天里》和《乞讨少年怒抽幕后黑手》,除了关注短片的艺术价值外,它们真正的魅力在于是其附加的丰富社会性,这些作品的获奖也将金鹏奖从人们印象中纯粹短片艺术话语权引入新媒体的新闻话语权,让这个奖项干预现实的力量更强大――这也必将带来现实对短片和金鹏奖的严重关注。
就像一群乌合之众终于找到一杆上书“替天行道”的大纛,我以为金鹏奖未来要整合的不该只是电影创作的发烧友,而更应向“现实”这两个字完全敞开胸怀,那里面才有这个时代的乾坤日月。
因为,所谓的微表达,其真正表达的不一定只是“微”,而更可能是真正的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