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耶稣?
(2010-12-07 00:24:55)
标签:
非常师生孔子司马平邦文化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耶稣?
司马平邦
这是那天参加商务印书馆为石毓智先生的新书《非常师生》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时,突然想到的一个提问,当时主持人一清问谁想第一个发言,我恐怕这么一个刚到嘴边的疑问给忘了,就赶快举手要求。
其实,平时,一遇这事我挺低调的都。
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耶稣?
我将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孔子的研究学者石毓智先生――其实在抛出问题的时候,我也没想从石先生那儿得到什么答案,因为这个问题里似乎关联的要素太多了,文化的、政治的、宗教的,石先生这样坐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的学者(先生在新加坡的大学教书)固然能在书中将孔夫子和他学生们的生活通过对《论语》、《史记》的破解描述得惟妙惟肖,但碰到我的这个胡乱联系的山寨问题,估计也没脾气。
我只是想提出这个问题。
刘仰先生倒是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回答,这是我听到的接近本质的回答,他大概的意思是说,孔子的学问就是教我们不能成为奴才和信徒,所以,教出来的弟子一个人一个脾气一个人一个命运,所以,这样的学问浸淫出来的人,哪里会虔诚地追寻同一个宗呢?
换句话说,孔子的学问是教人怀疑、教人自主,而佛教、基督教或者其它宗教本质上都是教人信奉和信服的。
孔子的学问,已经在中国这个地方传了2500多年,按理说――我是说按全世界通行的理,一个能流传2500年的学问(哲学)几乎没有不成为宗教的可能,否则早就灭了,孔子是个特例,也可能是惟一的特例吧。
不过,在没有弄明白那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却是感觉到几分沮丧,因为我并没有因为刘仰的解释,为孔子没有在中国成为另一个耶稣而庆幸,相反,至少对现在的中国来说,没有宗教信仰肯定是一件坏事,而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人的信仰缺失,是不是和中国人长期受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有最大关系我不知道,但回头说到现在能让中国把它当成信仰的那个东西,我觉得也只能是孔子的思想,因为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实在是被真孔子假孔子的思想教化、塑造出来的一个民族,已经长达25个世纪之久,除了孔子,我们也别无选择。
21世纪的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是信仰。
25个世纪以来我们最不缺的是什么?
是孔子。
为历史,和现实,且长叹一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