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郎与淑妍

标签:
野叟曝言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海话:海内外和海上下 |
东郎与淑妍
司马平邦
前几天看过一部香港电影《志明与春娇》,所以,就给这篇文章随便取了个“东郎与淑妍”的名字。
是一部台湾的电视剧,《草山春晖》,其实刚刚看到,正是高东郎与李淑妍两次相亲巧遇的段落,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如果你没有耐心可能电视机的摇控键早就把这个频道跳过了,而我是碍于今天有点儿中暑,懒得跳台,不想看着竟觉出它真正的好来。
前几天,有一周刊说中国人失去了“慢”的能力,这部《草山春晖》的特点却正是慢,它讲的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在台湾阳明山下的一户高姓人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传家几十年。
虽然只看了半集,却一下子被那种慢条斯理中透露出来的不俗韵味吸引,这高家老二高东郎,口舌笨拙,却好陶瓷业,一直谈不到对像,全家跟着着急,先是处了一个天天把自己打扮得跟明星一样的女人,领回来把家里人都惊着了,吹了,后来在大姐和姐夫以及父母的带领下两次相亲居然相中了同一个人,李淑妍。
东郎虽然口笨,但也有它自己的求爱方式,与淑妍看《驯悍记》回来,用伊丽莎白·泰勒在片尾的一句话向淑妍坦白爱意:家庭就是服从和奉献。
所有人的讲话速度和动速度都比现在的人慢半拍。
所有人的行为和道德都那么淳朴、天然、传统。
是一种几乎在当代社会,我相信即使在台湾,也已经绝迹的生活。
还有剧中的音乐,这音乐要特别提一下,每一处音乐都做得尽量悠扬流畅,于无风格处倒处处更有风格,耐听之极。
上网查过,才知,这是台湾2006年出品的一部剧集,剧中的故事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个喜欢散步的台北人,也许你曾见过几个中年男士,每天陪着一位老婆婆散步。
台北各大公园都可能见到他们,尤其在阳明山一带。这几位男士是兄弟,姓高。 那位老婆婆,是他们的宝贝。她是高家母亲,今年90多岁了,就这么走了10年。
也陪着她走了10年的,是老人失智症。
高家4个兄弟的行孝方式和别人有点不太一样,他们的“行孝”,真的是以行动陪母亲“走”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阳明山在哪里。阳明山上的竹子湖,应该也耳熟能详。
但是你大概不知道竹子湖属于湖田里。湖田里曾有位里长,姓高。这位高里长除了当过50年的里长之外,他还是个勤劳的花农,种了一辈子的花,把这片‘草山’种成了‘花’山,让地方繁荣了起来。但高里长这一辈子栽培的可不单只是花…还有各有特色、孝顺团结、兄友弟恭、患难与共、优秀的4个兄弟。
高铭宗,高家的大哥。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说道理走天下。
高家的二哥高东郎,不爱说话是个内向的人。“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信念。
三哥高明善,他是高家判断力最强、行动力也最强的一员。
高家的老么,跟大哥铭宗整整差了17岁的小老弟高明志。
是家里最活泼,人缘最好的一个。
这高家四兄弟的这一段路,就像他们的人生路,路上有风景,有意外,有困难,但他们总能一起走过。
在背后支持着他们的,是高家几代所坚持的传统。
事情,要从他们的童年开始的……
18年前,我大学刚刚毕业,为了生计曾帮一出版社抄写过一部叫做《野叟曝言》的古小说,是清代人夏敬渠的作品,篇幅巨长,超过红楼,是部典型的宣教式作品,小说主人公文素臣是美德懿行的化身,他孝敬母亲,厚待晚辈,对朋友重义气,对弱者加以救援,诸多美德自始至终完美地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夏敬渠着力塑造了文素臣这一无所不能的英雄。“文白”二字合写则近似“夏”字,显然是以之自况。鲁迅先生又说:“以小说为庋学问文章之具,与寓惩劝同意而异用者,在清盖莫先于《野叟曝言》。”
想来,这阳明山下高氏一家的故事《草山春晖》,当是当代的影像版的《野叟曝言》――不过,这个比喻的意义只对那些看过《野叟曝言》的人才有意义,但当代之人,浮躁之世,知道这个书名的人才有几个?
《草山春晖》里的草山,应指阳明山以及草民阶级的生活,春晖,来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吧,概为天伦、孝义和血缘之情。
剧中主演杨丽音、霍正奇、曾国城,也都不甚出名,形象各个一般,其实也是导演故意要为剧中人设计普普通通的人物形象。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了,可能容不下《野叟曝言》和《草山春晖》这样四平八稳讲故事的方式和它们故事中的那些四平八稳的人。
所以,即使是央视八套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一定不高,不过,还是劝看过本博的人耐下心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