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会南父爱如山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人话:关于某一个人的话 |
这年代我们怎样当儿子?
司马平邦
还是说李雪健和赵会南主演的《父爱如山》。
因为这个剧名才看的这个剧,就是喜欢这个剧名。
父爱如山,相对的那句,应该是“子孝如×”?但剧里没有说明白,我想生活里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答案。
前几天,正是父亲节,给老爹打电话,不想电话那边的老爷子接到一个祝贺的电话就心花怒放,我听到他在电话里告诉就喊老妈,我大儿子给我电话了,快再炒两个菜给我过节。
我觉得,至此剧为止,这一代人的“逆子情结”该划上一个句号。
所以,赵会南演的那个韩刚,可能是这一代人的群体代表――虽然我看名博鸿水先生对这个韩刚颇不感冒,大加挞伐,我觉得不如静下来认真想一想,这个年代我们该如何做儿子,而不是继续当逆子。
看剧中好个年轻时曾野心勃勃的韩刚,以叛逆之心对待自己老实巴交、循规蹈矩的父亲韩立德(李雪健饰),其实这并不是韩家的个体故事,30年来,中国发生的那些沧海桑田的大变故,让一切的“变”成为正义,而“不变”就成为非正义,几辈人守候的家庭命运有可能就在转眼前发生变化,这就是韩刚和韩立德父子之间矛盾的根本,也是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父子矛盾的根本。
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父子关系,几千年来都没发生过如这30年来这么疾速的遽变,旧的传统的礼教在新的物质的、精神的诱惑面前不堪一击,就我所知,差不多每个当儿子的,都有过年轻时的韩刚那种对父辈安于普通人命运的不屑,亦有许许多多的人把这种不屑上升为更大的冲突,那就是叛逆。
城市化的中国社会本来就是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叛逆。
所以,韩刚这个逆子的“逆”,逆的不是道德,而是潮流。
其实,除了对父亲的“逆”,在其它的生活层面,韩刚却算得上一个跟紧时代、个人奋斗的佼佼者,或者说,他若无这样叛逆的个性,也不会有自己独立于社会、成就于当下的机会。
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父爱如山》更有深意处还是结局,我不是说韩刚与安冬梅、马丽之前婚姻、爱情的结局,而仍然是他与父亲的父子关系结局。
在仕途中平步青云的韩刚遭人算计,或者他命中应有此一劫,私拨公款东窗事发,在父亲劝说下自首,判刑两年,老婆马丽落井下石提出离婚,带走儿子,出狱后韩刚又屡遭不顺,当他终于振作起来的时候却发现患上了尿毒症,在无可药救的最后关头,是年老体弱的父亲用自己较好的右肾换给儿子,挽救了儿子的生命;据说,按原剧本,韩立德为儿子换肾后会死去,是李雪健坚持好人应有好报,才“救”了韩立德一命,当然,在这个大团圆结局之下,韩式父子也必将回归最传统的以血缘凝成的父子关系。
儿子病危不可药救之际,当生命的可能性退却成一线生机时,还是基因和血缘这样的生命体征发挥最大的挽救的作用――别的人或别的力量,就是想救韩刚亦不可能。
1990年代初的某年,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我曾目击过一次如“拯救韩刚”一样的骨髓配型全民挽救行动,被挽救者是一个只有母亲而没有父亲的海外华人的孩子,孩子的生命需要在大海一样的骨髓配型中捞针一样捞到一个合适的捐献者,无数的市民涌上街头,长长的捐献队伍一排就是两三天,但是这个不幸的孩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配型骨髓捐献者,那是一场颇有点儿爱心泛滥的非科学群体运动,现在想来,当这个可怜的需要骨髓捐献者的支持才能活命的孩子失去了父亲之时,其实已失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这是医生在所有努力失败之后说的话。
韩刚,比那个孩子更幸运的是,在这个时候,他可能已失去了一切社会人群的支持,但他还有父亲的支持。
那么,这个年代,我们该怎样做儿子?
一面是纷繁诱惑的社会和世界,一面是传统一贯的家庭和血缘,韩刚和韩立德的故事里说的父子关系,赵会南和李雪健演出的父子关系,值得我们这些当儿子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