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桃花,但我不爱杀人

(2009-10-21 12:25:26)
标签:

我爱桃花

国家大剧院

邹静之

司马平邦

分类: 黄话:有点儿不太入流的话

我爱桃花,但我不爱杀人

司马平邦

我爱桃花,但我不爱杀人

有人把这叫做婚外恋,有人把这叫偷情,有人把这叫通奸。

没有谁敢公开站出来公开为它鸣不平,但内心里,这样的禁果又是人人想尝尝的,越禁越想。

爱情的法则本来很简单,两个男女,彼此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化学反应,荷尔蒙发生对向的冲动,这就是爱,但偏偏这种情感大部分是不可能达到最终交融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大部分这样的对向冲动要被杀掉――反正你不杀掉情感,就得杀掉人,如《水浒》里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合伙杀死碍手碍脚的武植武大郎,还有《红与黑》里于连和《安娜·卡列尼娜》里安娜·卡列尼娜的下场,或者如《我爱桃花》的原型故事里,唐代牙将张婴的妻子和渔阳燕市少年冯燕私情,不想张妻本意杀掉张婴和冯燕做一对逍遥鸳鸯的美梦却被冯燕反手一刀砍碎,婚外恋,或者偷情,或者通奸的结局是一定要有一个人被杀,不是张妻就是冯燕。

或者,这写在文艺作品里的偷情尝禁果,没杀个把人,都不算偷。

虽然这不是现实生活的逻辑。

其实这个写在《三言二拍》里的老故事告诉读者的第一道理就是“偷情就要被杀”,有点儿像卫道士们编故事教育那些世俗的行窃者:别伸手,伸手必被捉。

邹静之先生在这个原型故事之上改编出来的《我爱桃花》,利用戏外戏的三维解构,把剧情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对等地套在他们的饰演者身上,让戏中的每个人都有戏中和戏外两重身份,但他们的本质都围绕在一个点上:偷情。

其实,在戏中,生活在唐代,无论是美丽的张妻、放浪的冯燕还是糊涂的张婴,都有渴望得到一份真正的爱情的愿望。

而在剧外,饰演他们的几个演员也有戏中人,生活在千百年后的现在,他们也一样有得到那份真爱的渴望。

这种戏外有戏(出戏)的结构不应被简单理解为“A+B”的双线索样式,而把它描述为“A×B”立方线索样式可能更为合适,即原型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为了一份真正的爱情想杀人却被杀,而在这个由原型故事派生出的戏外戏里,虽然生活里的张妻、冯燕还有张婴之间的感情关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选择性,但越是多可能性或多选择性,他们的结局越是准确指向一个共同点,不是杀人就是被杀。

但你杀了人,同时你也失去了真正的爱,那你为什么要杀人呢?

而且,如我一样,大部分人是,我爱桃花,但我不爱杀人。

所以,邹静之在这部戏里给你的结论是:既然你没有杀人的能耐,就最好远离任何桃花和桃花运。

看了此剧,好忽一闪念的“桃花”梦想而牵动的冲动一下子如泄了气的皮球,如果我是那冯燕,可能我不会为张漂亮性感的婚外女友张妻而杀人,却可能因为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尤物而回头杀了自己,一边杀还一边骂着,你这样的废物留命人间何用?

《我爱桃花》的原型故事,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是那个年代里参与在这桩偷情杀人事件中的张妻――美女以及所有不美的女人们除了被杀几乎就没有杀人的选择权,正如剧中演的,张妻想杀了张婴也只能托刀假手于冯燕,而自己绝对做不了谋杀亲夫的凶手,就连潘金莲也曾经如此,在那样一种文化语境下女人是没有资格杀人的,而只能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回过头来张妻才被幡然有悔的冯燕一刀杀了――反倒是最后冯燕与“补偷情”的张婴结为生死,如果站在冯燕与张婴合演一出阴谋的立场上看,这几乎一对同性恋者为了成全成好,利用异性恋发动的罪恶阴谋。

但,现在,千百年过去,如张妻这样美丽、性感、执着和SB的女人还有几个?

你看那么多社会新闻里,有几个偷情出轨并萌生杀机的女人会如张妻这样托刀假手于她的婚外情夫呢?

她们最大的可能是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对,是自己动手手起刀落,可怜的张婴糊里糊涂就当了刀下鬼。

而且,连如冯燕这样做了张妻二房老公的男人,最终可能遇到其前任的命运的事,我也有过耳闻。

我爱桃花,所以,我们能理解人人都爱桃花。

但我不爱杀人,所以我们也以为人人都不爱杀人。

邹静之的文艺腔,通过《我爱桃花》这个偷情养汉又杀人放火的故事流露出来的却是对世俗欲望一族的警醒与劝谕,这对我们这些老实人自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但我们本来就不敢偷情养汉,但对那些真正的既敢偷情又敢杀人的人,我看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是啊,如果敢杀人,谁还愿意在这儿码文字磨嘴皮呢?

看了国家大剧院的《我爱桃花》,竟忽然为“我不爱杀人”而觉得自卑,这恐怕是邹静之创作当初没有想到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